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你是“直升機父母”嗎?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今天,你也許只是幫孩子準備幼兒園的作業(yè),替他向新伙伴作自我介紹,那么明天也許就輪到你幫孩子投遞求職簡歷,陪他參加面試……

  對孩子無所不管,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當孩子有需要時立即給予補給,在孩子即將遇到困難時馬上降落,為孩子解圍……無處不在,時刻準備著挺身而出的父母被稱作“直升機父母”。 也許你對這樣的“冠名”并不認同,覺得自己對孩子已經(jīng)放手很多,然而“直升機父母”在家里、游戲場所隨處可見——

  場景1:“媽媽來啦”

  ——過度保護

  3歲的晨晨在小區(qū)綠地跟小伙伴玩得正歡,他們準備向通往滑梯的鐵架子進攻,比晨晨大一歲的伙伴,身手比較矯健。晨晨模仿著小哥哥的樣子往上爬,可是爬到一半不敢再往上爬了,他又想往下爬,可是腳不知道往哪放。就在這進退兩難時,媽媽出現(xiàn)了,一把把晨晨抱了下來:“媽媽來啦,你比哥哥小,這個你還不能爬!币宦牭綃寢屵@么說,晨晨哇哇大哭起來……

  分析: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當他不小心摔倒了,會抬頭看看大人的反應(yīng),如果大人反應(yīng)比較平靜,他會自己爬起來;如果大人大力渲染,過度緊張,孩子就越感覺痛,哭得越發(fā)厲害。孩子的哭,好像是哭給大人看的!斑^度保護”傳遞給孩子的負面信息是:摔倒是件很嚴重、很痛苦的事,是自己不能坦然面對的。隨著孩子的成長,這樣的想法漸漸刻進了他的腦袋里,以后每當面對稍微高一點的鐵架子便不敢動彈,只是因為怕摔跤。而更糟糕的是,他無時無刻不處在媽媽的保護下,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向別人尋求幫助。

  教育提示:在日常生活中,保護孩子的安全是父母的首要責任,但過度保護往往會束縛孩子的手腳,剝奪孩子自己判斷的機會。在這個案例中,媽媽把晨晨抱下來這個行為沒有錯,錯在抱的時機。媽媽應(yīng)該等一等,給晨晨留下自己判斷的時間,小腳往哪踩比較合適,如果他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下不來,他會回頭望向媽媽或者呼喚媽媽。這時媽媽再出現(xiàn)就對了,同時鼓勵、肯定晨晨這一次的探索,約定下一次再來試試,看看能爬多高。這樣,晨晨才會在攀爬活動中“吃一塹長一智”。

  場景二:“沒有帶展示作業(yè),都是你不好……”

  ——包辦

  小然媽媽是個勤勞的人,孩子的事總是安排得井井有條,能替孩子做的從不讓孩子動手。每天晚上都會把小然的小書包收拾好,看看彩筆帶了沒,再確認一下幼兒園布置的作業(yè)放進去沒。而5歲小然,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有一天,小然從幼兒園回來,撅著小嘴,跟媽媽大發(fā)脾氣:“展示作業(yè)沒有帶,被老師批評了,都是你不好……”她還賭氣不吃飯。媽媽也覺得很內(nèi)疚,好像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

  再比如,6歲的大輝,本來要和同學們一起代表幼兒園參加合唱比賽,可是臨到參加比賽的前一天,大輝退縮了,哭著要媽媽打電話給老師。媽媽看著大輝嗓子都快哭啞了,只好出面幫大輝解圍,“好的好的,咱們不去了,媽媽給老師打電話”,結(jié)果后來去幼兒園,大輝才知道同學們得獎了,回來又氣鼓鼓的,怪媽媽沒有帶他去。

  分析:兩個孩子和媽媽出現(xiàn)的是同一個問題,本應(yīng)由孩子負的責任反倒落在媽媽身上。坦率地說,收拾書包這樣簡單的事,應(yīng)該讓孩子自己做,更何況小然已經(jīng)5歲了。不僅要教會小然自己收拾書包,更要讓小然明白這是自己應(yīng)該負責的事情。沒有帶作業(yè)是小然的錯,可連媽媽也覺得是自己的錯,這才是出了大問題。

  再說到大輝,“打電話給老師說自己不去”,是大輝自己的事,結(jié)果媽媽替代大輝去面對,去承擔責任。媽媽可以替代孩子做事,卻不能替代孩子做人,不能替代孩子成長。我們不贊成家長逼孩子參加活動,去拿獎、爭名次,但不代表可以無原則地放棄。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也容易向孩子妥協(xié),縱容孩子,這是“直升機父母”的典型特征。

  教育提示: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父母凡事替孩子想得周全、管得周全,孩子就會什么都想不到,到頭來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沒有自己承擔責任的意識。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少些包辦,放手交給孩子,把責任還給孩子。孩子做得不好也沒關(guān)系,父母只需給予必要的提示和指導,孩子嘗試的機會多了,就能逐漸做好。

  同時你不僅要教會孩子自己系鞋帶、穿衣服、盛飯、洗碗,還要讓孩子自己向別人說對不起、謝謝。給孩子機會去體驗“我做的決定,我就要負責”,獲得動手能力,建立自信心,品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失落……

  場景三:“以后咱們不跟他玩了”

  ——干涉

  4歲的明明和東東常在一起玩。有一天明明拿著爸爸新買的遙控車到樓下玩,東東非常喜歡,“開”了一圈車后還想玩。明明不肯,想從東東手里奪回遙控器,東東就是不撒手,兩人扭在了一起。這時明明媽媽跑過來,沖著東東說:“遙控車是明明的,已經(jīng)給你玩了一次了,你別搶了,你真不懂禮貌。明明聽我的,以后咱們不跟他玩了……”說完,媽媽就把明明拽走了。

  分析:小伙伴在一起玩,發(fā)生爭執(zhí)往往不可避免,在孩子心目中也算不上什么大不了的,往往過去了也就忘記了。明明媽媽用成年人的思維不恰當?shù)馗缮媪撕⒆觽兊臓巿?zhí),把簡單的事情變復雜了;而且所下的判斷給孩子之間的正常交往設(shè)置了一堵墻,反而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社交恐懼。

  教育提示:孩子在與伙伴交往中發(fā)生沖突時,父母大可不必過于焦慮,更不該急于干涉,甚至代替孩子作決定。要善于觀察問題的癥結(jié)所在,站在孩子的立場幫孩子尋找和解的辦法,比如:“東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讓明明玩嗎?”或許兩個孩子都能獲得滿足。要切記只是給孩子必要的提示,最終解決的辦法還是由孩子自己討論、自己選擇,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與小伙伴交往。

  結(jié)語

  “直升機父母”的要害是對孩子權(quán)利的剝奪。結(jié)果是扼殺了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弱化了他們在現(xiàn)實社會中生存、發(fā)展的動力和能力。真的愛孩子,就別做“直升機父母”。把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承擔責任、體驗成功、嘗試失敗的權(quán)利還給孩子吧!在孩子的人生舞臺上,他們才是主角。收起你不停轉(zhuǎn)動的螺旋槳,不僅是自身的解脫,更是對孩子權(quán)利的尊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62673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