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爸爸媽媽都是非常不愿意打孩子的,都說打在孩子身,疼在娘的心,看著孩子哭,自己的心里更難受。
但很多時候家長覺得,對于孩子又不打不行,比如說他喜歡摸插座中間的小孔、喜歡去玩開水瓶,一不小心就觸了電或是燙著了,那還不如先打他一頓,讓他知道一碰那些東西就會挨打,自然就不敢去碰了。
但我卻不太贊同這樣的觀點,我是那種堅持不能隨便打孩子的家長。尤其在孩子三歲以前是打不得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上還處于主要是滿足生理需要的階段,如果過分要求孩子事事做正確、事事做好,不做好就要挨打,這樣不見得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反而會給他們留下陰影,甚至讓他們錯誤地理解你的意圖。
等到孩子三歲以后七歲以前時,如果犯下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是可以給予一定懲戒的,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已經能夠清楚理解導致自己挨打的原因。但十二歲以后的孩子就不要打了,這個時候孩子正在進入青春期,逐漸有了清晰的自我意識,自尊心也越來越強,如果在這個時候還體罰孩子的話,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人格受到踐踏,有可能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
其實無論對于多大的孩子,我都堅持講道理是很重要的手段。不要覺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什么都不跟他講,做錯事打一頓就解決了。這樣只會讓孩子在犯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歸根到底孩子犯錯的原因要歸責于大人而不該怪孩子。
我在給孩子劃定權利范圍和物品所有權的時候,也會讓他認識家里面的危險物品。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危險呢?危險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要讓孩子理解,就要把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怎樣讓抽象變得具體呢?我采用的是“以身作則”的方式。
有一次,切菜的時候我的手不小心被菜刀割了一條小口,傷口其實不疼,但流的血有些多,我走到在客廳玩耍的寶寶面前說,寶寶,媽媽的手被刀割了,好疼啊,你能幫媽媽到藥箱里拿一張創(chuàng)可貼嗎?寶寶先是一愣,不知道媽媽怎么了,然后立即跑去找藥箱里的創(chuàng)可貼。他用比平?烊兜乃俣饶脕韯(chuàng)可貼后,一邊在我的指導下小心地給我貼上,一邊很關切地問我,媽媽,很疼嗎?我就假裝哭鼻子的聲音說,嗯,好疼啊,都怪媽媽不小心,你看流了好多血呢。
然后我就會跟寶寶解釋菜刀的危險性,接下來順理成章地還給他“介紹”了很多和菜刀有同樣傷害性的東西,像水果刀或是家里茶幾上的玻璃等等,都是需要小心防范的對象。當然除了解釋危險性以外,也要告訴孩子正確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我在使用那些危險工具的時候就會讓寶寶在旁邊看著,大概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發(fā)現(xiàn)寶寶從小自我保護的能力就比其他孩子強。
隔壁寧之澤這個月已經挨了幾次打了,都是為了一件事,劉姐不讓寧之澤玩剪刀,看見他玩一次就打一次,誰知道劉姐越打寧之澤越玩,劉姐就一次比一次打得厲害,孩子倒是下午打了晚上就沒事人似的,有事的是劉姐,前幾天他跑來找我,說她打孩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問她,你在打寧之澤之前跟他講清楚了剪刀是很危險的嗎?講過究竟有多危險嗎?劉姐感覺很吃驚,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懂這些呢?只要打他讓他害怕,他就不敢去摸了。可是這樣真的有用嗎?有用的話會一次兩次三次地打孩子嗎?我笑著和劉姐說,劉姐啊,他是你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你好好跟他說,我保證他能聽懂。劉姐半信半疑地離開,半個月后再見到我,劉姐滿面春風,呵呵,你別說,那小子還真聽話了哦。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講道理,而不是胡亂使用暴力,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這很有可能為孩子以后的暴力傾向埋下種子。還有就是千萬不能在很多小朋友面前批評孩子,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十分傷自尊的事情,特別是孩子稍微大一點了,更有可能像大人那樣覺得這是奇恥大辱。
媽媽心得
不要輕易打孩子!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我們一點一滴教出來的,如果他有什么不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在自身找原因呢?這個錯誤是不是因為我事先沒有跟他講清楚呢?是不是我也在犯所以他要跟著學呢?先找到自身的原因,再去找孩子的原因,這樣既可以避免在生氣的情況下不分輕重打孩子,也可以更好地平和自己的心態(tài)。
體罰是懲罰孩子的唯一手段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可為什么這么多家長都要用這種方法呢?作為父母在對孩子施加體罰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孩子的心情,是否想過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什么樣的傷害?你希望孩子仇恨你嗎?還是希望孩子畏懼你?如果父母愿意多思考一下,可能就不會這么著急地對孩子舉起衣架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內心是敏感而深刻的,孩子也許并不會就此不再尊重你,但是至少當時他心中是有憤恨的,如果不是恨你,那他就會恨自己為什么會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當這種可怕的心理放大,孩子的心靈就會開始扭曲了。
所以作為父母,每次在想要打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好好地和他講講他為什么錯了?我們應該多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談談,而不是氣急敗壞的時候對孩子一頓打,對于小時候挨打我們多半都是記在心里的,也是不愿再記起的,那么別讓我們的寶寶再承擔這樣不美好的回憶。
相反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他犯錯的原因,并且加以合理的疏導,說不定我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本身是懷著善意的心情,也可能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做法導致了孩子的錯誤,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4681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