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兩個女兒,十六歲的大女兒李德寧擅長文學詩歌,十二歲的小女兒李德亭自信活潑、擅長創(chuàng)作。她們都是我的驕傲。我常對她們說的是,做我的女兒,不必乖,但要積極。我不認為孩子只是乖、聽話就是好事。
教養(yǎng)子女有許多需要重視的原則,但如果我只能挑選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會說是培養(yǎng)孩子的積極性。有了積極,其他的特質(zhì)如理智、快樂、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隨之掌握。
主要的理由是因為今天的世界已經(jīng)不一樣了,那些消極被動,只是聽話,或害怕處罰的孩子,他們進入社會往往會覺得非常迷茫,不知所措,會習慣性地需要別人告訴他們怎么做;但當一個孩子有積極性的時候,無論是要讀書,要實踐學習如何找工作、找興趣,其他的事他都可以自己安排,當你有了積極性之后,就可以自己設(shè)計了。
雖然我們做父母的都想要把子女呵護一輩子,但培養(yǎng)他們積極獨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并不是說當孩子三歲的時候,你就讓他要獨立。當孩子還分不清楚對與錯的時候,父母還是要輔導(dǎo),但是父母親要學著慢慢去放手,慢慢地,讓孩子自己去決策。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聽話,聽話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從這個觀點來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的,我希望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做最乖的小孩,絕非我培養(yǎng)小孩的目標。但如果乖是善解人意、懂禮貌,這些我覺得還是不錯的。
不聽我們的話,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有權(quán)利來跟我們討論一些事情。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做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她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那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嗎?
2、孩子愈大規(guī)矩要愈少
雖然我相信啟發(fā)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guī)矩。我對“規(guī)矩”的定律有四個:
一、定好規(guī)矩,但是首先把規(guī)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
二、在規(guī)矩內(nèi)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三、違背了規(guī)矩孩子將受到講好的懲罰;
四、規(guī)矩越少越好,才能起到啟發(fā)的作用。
如果你不告訴他原因,孩子不會因為你說的一件事是對的或是錯的,就在心里深深記住。設(shè)立規(guī)矩卻又不講為什么,一方面,小孩子就無法學習自律;另外一方面,孩子會把父母親定位為獨裁者,沒有通融的余地。如果你定了一個他無法接受的規(guī)矩,他不是認為你不好,就是會叛逆性地想去做什么。
這些規(guī)矩,如果你把它定得像是監(jiān)獄般的死硬,如果孩子違背了,我就要來處罰,孩子聽話就會變成一個他律性的,而非自律性的,他律性的規(guī)矩恰恰就會讓孩子變成消極被動的,只有自律性的才可能變成積極主動。
我覺得孩子愈小的時候,可能愈需要這些所謂的規(guī)矩,但隨著孩子長大,可能父母要學著信任孩子。違規(guī)要懲罰,但規(guī)矩要愈少愈好,而且孩子愈大,愈需要愈少愈好。
我們家到底有多少規(guī)矩?其實我都想不出太多的規(guī)矩,可能不會超過三四件事。比如說,她們出門的話,我們會定一個時間,希望她們能夠在那之前回來;計算機上、網(wǎng)絡(luò)上不能與陌生人聊天;還有重視禮貌,見到長輩尤其要站起來;還有,就是負責任,自己的房間要收拾干凈,吃完飯要把碗拿到廚房。這些可能是我們會去要求的。
很嚴重的像是喝酒、吸毒、打人,我覺得不用立規(guī)矩了,這是非常清楚不可以做的。她們也理解這是不可以做的,所以我們不用去重復(fù)。
但另外,我們也不會因為她們違反了規(guī)矩,就馬上處罰她們,偶爾忘一次就處罰也太嚴厲了。所以前提要講清楚,違背規(guī)矩之后先提醒,可能是多次提醒沒用之后才會考慮處罰。
其實孩子學父母親并不是只是聽規(guī)矩,她們會看你怎么做,而不是聽你怎么說。每次孩子做不好的事,你就會跟她大叫,甚至說出不好聽的話,她們當然會認為,原來這樣子,生氣時就應(yīng)該這么說話。她們慢慢地就會耳濡目染,學會了這些壞習慣。所以做父母的注意自己要以身作則。
3、創(chuàng)造不需要處罰孩子的環(huán)境
父母對我們的管教既開明又嚴格,但我自小就頑皮,因為是幺兒也得到母親特別的慈愛,從不曾因為我頑皮犯的小錯而處罰過我,但卻有一次,在我向長輩夸口自己考試總是滿分,“連九十九分都沒有考過”之后,為了要我戒驕,在我一次考不到滿分時,不惜以家法狠打我一頓。這件事讓我記得特別深刻。
在我為人父之后,覺得任何的懲罰應(yīng)該都盡量地不要做。我會寧愿讓她沒有犯錯的機會,而不是讓她犯錯、被發(fā)現(xiàn)……然后受到懲罰。
不過,處罰還是會有的。我大女兒比較小的時候,可能是六七歲的時候,在計算機上與陌生人講話。我們那時與她約定,如果你在網(wǎng)絡(luò)上與陌生人講話,還是上了一些比較不好的網(wǎng)站,被我們發(fā)現(xiàn),就可能……比如說,兩天不可以用計算機。這是她們比較小的時候,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管那么多了(笑)。
每一次孩子違背規(guī)矩受到懲罰,其實對她的心靈都是一種打擊。孩子違背規(guī)矩的話,可能都有理由。也許她是抱著僥幸的心態(tài);也許認為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許她說,你定的規(guī)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孩子違規(guī)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被捉到或沒被捉到,對她都是負面打擊。
所以什么是我們在乎的?寧愿營造一個環(huán)境,讓她沒有機會犯錯。比如說,我們會把計算機放在家庭廳里,位置就在廚房、餐廳、客廳中間,每天我跟我太太,總有一個人會在這三個地方走來走去。這并不是監(jiān)視她,我們也不會走到她跟前,看她正在做什么事,但她知道我們在她旁邊。
4、氣憤下先叫停,發(fā)怒處罰傷害大
不是光立規(guī)矩的問題,還有互相體諒的問題。假如說,她脾氣不好,對我們大叫之類的,我們也會去考慮是不是因為青春期荷爾蒙,而不會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
如果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一定是要跟她講的,但是就跟大人吵架也是一樣的,你在氣頭上,講道理是講不通的,一個叛逆期的青少年發(fā)脾氣,你打他一頓,罵他一頓,大概也沒有什么用處。還不如叫停,當時你就不要理他,等雙方氣消之后再來講道理。
我有些時候也會脾氣不好,我也會希望對方可以叫停,兩個脾氣不好的人在一起辯論,不會有好下場。
教養(yǎng)孩子和與他人相處是一樣的,無論我是在公司里面對同事,還是對我太太、兄姐等等,任何時候當一方開始發(fā)脾氣不理智了,另一方一定要學會叫停,這是我從人生歷程慢慢學到的一個比較有用的方法。
對呀,我也承認我打過小孩。大概是在她們十歲以下,各挨過一次打。過去幾次,當我比較不理性的時候,對孩子太兇了也好、打她們也好,事后都蠻后悔的。并不是說她們沒有做錯,不該得到懲罰,而是覺得這樣對父女關(guān)系,對她們的成長過程,都有負面的影響。
身體的疼痛是可以很快復(fù)愈的,但如果傷了她的心,你對她這樣粗暴,她會想,“你是不是不愛我了?”或者親子的關(guān)系會變得有點隔閡,“你是我的朋友,你怎么可以打我?”讓她們覺得無助;或者做父母親的會覺得,“我怎么是這樣的一個人?”這些情況會造成我,或者其他(有相同情況)父母的后悔。這時就應(yīng)該下一個決心,就是以后不要動手。
5、百分之三的時間想管教,百分之九十七的時間做孩子的朋友
其實,考慮孩子的時候,我最多百分之三的時間在考慮紀律與處罰,百分之九十七的時間,與這些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我覺得我們做父母主要的工作是去理解孩子,做他們的朋友,然后鼓勵他,幫助他,幫他出主意,做他的軍師,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如果把管教當做是父母對孩子主要的手段或目的,在做父母的本質(zhì)上,就注定要失敗了。
比如說,我大女兒會喜歡寫些愛情小說與詩歌,然后我就會想辦法幫她去修改啦、出版啦,鼓勵她哪一篇寫得好啦,會跟她開玩笑啦,說這篇是不是在講你自己的故事啦?
小女兒比較頑皮,她喜歡拍一些好笑的照片,我也會跟她錄一些好笑的音啦,拍一些Video(影片),寫一些自傳啦,她年齡小還不會打字,都是我?guī)退颉?/P>
我小女兒小時常跟我說“我好笨”,其實她一點都不笨,只是惡意的同學中傷,于是我慢慢培養(yǎng)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記寫得很好,就夸獎她,鼓勵她再多寫一點,她寫出興趣之后,居然自己寫了一本《自傳》,到處給人看,還放到了我的網(wǎng)站上的“個人背景”里。(笑)
以前我大女兒比較害羞,有些問題沒有聽懂也不發(fā)問。我和她制訂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后,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shù)。所以她就訂了一個目標,每天上課時一定要發(fā)問,把不懂得的問題問懂,每天下課時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后來達到了這個目標,但是除了發(fā)問,她上課不參加討論。在下一個目標,她就訂了要自己每天至少一次舉手參加討論。一年后,老師注意到,她對課堂發(fā)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6、做孩子朋友的第一步?jīng)]有被懲罰的威脅
我兩個女兒喜歡逛街,我也培養(yǎng)自己去逛街的習慣,她們喜歡臺灣年輕的歌手,我也跟著聽呀!無論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計算機游戲,我都會花一些時間去了解。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學習他的語言,他們是不可能會來學你的語言的。如果你不學新知識,你就不能理解現(xiàn)在孩子的所思所想。
把孩子當做朋友,和他談心。可以告訴他你每天經(jīng)歷的事,也可以問他他一天經(jīng)歷的事。如果他告訴你做了什么“不該做”的事情,不要訓(xùn)話,不要生氣,多聽少講。當他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剛開始時,如果他有點不敢講時,先對他保證不要生他的氣。
其實父母親要做孩子的朋友,定義就是無話不說。你要讓他對你無話不說,前提是他要對你有足夠的信任,“說了以后你不能罵我,不能批評我,不能認為我很壞,很不好”,最多你是聽我傾訴,或幫我開導(dǎo),而不是一聽就要處罰。
我的為人處世很多是學自我的父親母親,但是父親在世時,他沒有和我很親近。在他過世之后,我只能通過我的母親、兄姐來理解他的想法或為人。我想這是中國常見的父子關(guān)系。我感覺到,父親是很了不起的人,但沒有機會更多認識他,因為這份遺憾,我盡量花時間陪我的小孩,而且盡力做一個可以和她們說心里話的父親。我希望我的孩子長大以后,無論她是否成功、我的教育是否成功,我總希望我的孩子能夠把我當做朋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393190.html
相關(guān)閱讀:
李開復(fù)教子經(jīng):發(fā)怒處罰傷害大
陽光體育的宣傳標語
劉靜婷:孩子問男女性的區(qū)別?
劉劉媽:孩子踏入校園時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