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的《晚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賞析
這里,仿佛只是用擬人化的手段描寫了晚春的繁麗景色,其實,它還寄寓著人們應當乘時而進,放松機會去發(fā)明有價值的貨色這一層意思。但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莢楊花雖缺少草木的“才思”,但不因而藏拙,而為晚春增加一景,固然不美,但盡了盡力,這種精力是值得贊賞了。
這是一首刻畫暮春風景的七絕。乍看來,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進一步咀嚼便不難發(fā)明,寫得工細獨特,別開生面。詩人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落,卻寫草木留春而呈姹紫嫣紅的動聽情景: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的新聞,便各自發(fā)揮出渾身解數(shù),吐艷爭芳,顏色繽紛,繁花似錦,就連那原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逞強,而化作雪花隨風飄動,參加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個別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殘暴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度。寥寥多少筆,便給人以滿眼景色、線人一新的印象。
說這首詩平中翻新,頗富奇趣,還在于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巧妙應用,糅人與花于一體!安菽尽北緦贌o情物,居然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低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常見。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讀者大可依據(jù)自己的生涯休會進行毫無羈絆的勇敢設想,使人思之無限,味之不盡。
再細加琢磨,此詩熔景與理于一爐。能夠透過風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應的實在是本人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愛之情。面對晚春氣象,詩人一變態(tài)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觸為主觀參加,情感樂觀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這就給人以啟發(fā):一個人“無才思”并不恐怖,要緊的是愛護時間,不失機機,“春景”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錢鐘聯(lián)《集釋》系此詩于元跟十一年。注引《批韓詩》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卻是如斯。"確實,僅就描述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堪稱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題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游郊外所見。詩人全用擬人伎倆,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未幾,因此百花斗麗,各呈芳菲。湊熱烈的還有樸實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普通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或"斗"或"解",活躍有趣。這是此詩清楚有趣之處。
然而"無才思"三字頗怪異,遂引起后人諸多猜想。或謂勸人勤學,不要像楊花那樣白首無成;或曰隱喻人之無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諷喻;或言贊賞楊花雖無芳華,卻有情趣和勇氣。細審詩意,詩人當是贊美楊花的。"無才思"應是故作抑揚的諧謔之筆。
此詩之寄意,見仁見智,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和心緒會有不同的領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88795.html
相關閱讀:《惜春詞》譯文注釋_《惜春詞》點評_溫庭筠的詩詞
一叢花?今年春淺侵年 蘇軾
《春山月夜》譯文注釋_《春山月夜》點評_于良史的詩詞
《早春寄王漢陽》譯文注釋_《早春寄王漢陽》點評_李白的詩詞
春晴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