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早秋》由許渾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一首詠早秋景物的詠物詩。題目是“早秋”,因而處處落在“早”字。“殘螢”、“早雁”、“曉還密”、“一葉下”、“洞庭波”都扣緊“早”字。俯察、仰視、近看、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真是神清氣足,悠然不盡。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描繪初秋景色。前四句寫早秋的夜景,五、六兩句寫早秋的晝景,在描繪秋景的過程中,詩人注重高低遠近,落筆細致而層次井然。“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最后兩句運用《淮南子》與《楚辭》典故,渾然一體,神氣十足,又將身世感嘆暗寓于其中。
【原文】
《早秋》
作者: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
【注解】
遙夜:長夜。
泛:指彈奏。
瑟:一種弦樂器。
西風:秋風。
翠蘿:青蘿。
螢:螢火蟲。
金河:即銀河。金:一作“銀”。
曉:破曉。
還密:尚未凋零。
淮南一葉:典出《淮南子·說山訓》:“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唐人詩據(jù)此引申為“一葉落知天下秋”。
洞庭波:《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此句一作“自覺老煙波。”
【翻譯】
長夜里流蕩著凄清的瑟音,西風輕輕吹拂著地面的藤蘿。棲身于白露間的殘螢泛著微光,早飛的大雁掠過秋夜的銀河。高高的樹木在晨霧中顯得密集,陽光明朗時,遠處的青山也看得十分清晰!痘茨献印防镎f一葉落下便知歲暮,我見到落葉也覺察到洞庭湖已涌起秋波。
【韻譯】
漫漫長夜中泛流著琴瑟的清音;青蘿輕拂好象有西風颼颼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棲留幾只殘螢;秋之晨雁群掠過銀河向南飛騰。
高大的樹木拂曉看來尚未凋零;陽光下遙望遠山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葉落而知歲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情。
【評析】
原題三首,此為第一首。詩寫早秋景色,創(chuàng)作年代不詳。題為“早秋”,詩則句句扣緊早秋景色著筆。首聯(lián)寫早秋蕭瑟凄清氣氛。中二聯(lián)則從上下遠近各個不同角度描繪早秋之景,俯察仰觀,近看遠眺,晝夜早晚,目之所見,耳之所聞,全是秋聲秋色。末聯(lián)用典渾成,亦是點早秋,且葉下、波涌又與首聯(lián)西風相照應。針線細密,疏朗有致,寫景逼真,宛然一幅早秋立體圖畫。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整整一夜都聽到輕輕的瑟瑟秋風。西風跟秋天有著自然的聯(lián)系,就如同西北風是冬天的象征一樣。作者的浪漫情節(jié)在第一句就展現(xiàn)無疑。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玉露跟秋風是孿生兄妹,因而有“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銀河變成了金河,也是秋天色溫所致。一個殘字,在此開始給人秋愁的暗示。畢竟昆蟲是變溫動物,對環(huán)境溫度的依賴最強,一到秋天,就得最先發(fā)愁越冬事宜。大雁是侯鳥,越冬也得雁南飛。所以這種蟲鳥的描寫,算是秋天早晨的經(jīng)典。
“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把讀者視線又從前一句的淡淡秋愁中拉回到秋高氣爽的意境中。面對清晨高大樹木濃密的樹冠,茂盛的枝葉,還有目及遠山的晴好天氣,人們一般都會感覺爽,產(chǎn)生流連其中愿望。樹葉作為高樹大家庭中的一員,自然也應該盡情享受秋高氣爽中的融融親情,然而后面卻看到有一片葉子要離開。這一句從前一句的略微轉(zhuǎn)折,實際上是為了推出最后一句的高潮作鋪墊。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可謂是畫龍點睛之句。沒有感情色彩的早秋的畫面,因為這一句,就賦予了濃厚的浪漫情感。作者拋開花草,選擇最沒有感情的木葉來渲染這樣的浪漫色彩,實在是集生命之精華,情感之大成的經(jīng)典之作。
全詩的結(jié)構(gòu),從秋風開始到一葉下,一連串的秋景描寫,循序漸進,引人入勝。第一句與最后一句,充滿想象與浪漫。而中間兩句,機構(gòu)嚴謹,對仗工整。達到了嚴密與豪放天衣無縫的結(jié)合。
【講解】
這是一首寫早秋景色的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筆調(diào)描繪了遙夜、清瑟、西風、翠蘿、殘螢、玉露、早雁、遠山、落葉等初秋景色。在描繪過程中,詩人從聽覺及視覺的高低遠近著筆,落筆細致,層次清楚。無論寫景還是用典,都貼切自然,緊扣“早秋”這一主題。
詩的前四句寫初秋的夜景: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漫漫長夜,蕩漾著清冷的瑟音;凜凜西風,吹拂著青蘿輕輕飄蕩。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幾只殘存的螢火蟲,棲息在沾滿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曉,一行大雁掠過星光淡淡的銀河。
詩的后四句寫初秋的早晨:
“高樹曉還密,遠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樹木依然枝葉繁茂;晴空萬里,峰巒迭翠,層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葉下,自覺洞庭波。”古人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見到淮南一葉飄零,我自然感覺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來了。
【練習問答】
(1)詩中哪些意象巧妙點明了早秋這一季候特征?請列舉。
。2)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怎樣描寫景物的?請加以賞析。
。3)評論家認為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頗具浪漫色彩,請選一聯(lián)分析其妙處。
【參考答案】
。1)“ 殘螢”、“ 早 雁 ”、“ 高樹曉還密”、 “遠山晴更多”。
。2)頷聯(lián):由俯察到仰視,頸聯(lián):由近看到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層次井然,境界開闊。
。3)首聯(lián)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聽到的輕輕秋風,想象為在一條條懸掛著的青翠藤蔓間,秋風拂過,奏出了悅耳的清瑟聲音。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或:尾聯(lián)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樹葉,被蕩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奮不顧身,展現(xiàn)了一葉追隨洞庭波的詩情畫意。
【作者介紹】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陸,寓居潤州丹陽(今屬江蘇),遂為丹陽人。武后朝宰相許圉師六世孫。文宗大和六年(832)進士及第,先后任當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間入為監(jiān)察御史,因病乞歸,后復出仕,任潤州司馬。歷虞部員外郎,轉(zhuǎn)睦、郢二州刺史。晚年歸丹陽丁卯橋村舍閑居,自編詩集,曰《丁卯集》。其詩皆近體,五七律尤多,句法圓熟工穩(wěn),聲調(diào)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謂“丁卯體”。詩多寫“水”,故有“許渾千首濕”之諷。
從總體 上說,許渾缺乏對現(xiàn)實的自覺關注與剛健高朗的性格,追尋曠逸閑適、逃避社會的思想在他詩中顯得更特出。所以,盡管他也寫過不少詠史詩,如“荒臺麋鹿爭新草,空苑鳧鶩占淺莎”(《姑蘇懷古》),“行殿有基荒薺合,陵園無主野棠開”(《凌?臺》)之類,但他在嘆息的同時并沒有批判意味,而是情緒更偏于消沉,一味哀嘆歲華變遷,給人以灰暗的感覺。也正因為如此,他更大量地寫的是消極恬退的閑適詩。 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從藝術角度來看,正因為他反復詠嘆個人境遇和描寫閑適的生活,詩的內(nèi)容很單調(diào),雖然技巧嫻熟,意境卻容易重復。像“扣舷灘鳥沒,移棹草蟲鳴”(《送同年崔先輩》),“魚沉秋水靜,鳥宿暮山空”(《憶長洲》),這種以鳥禽蟲魚來點綴的句子單獨地看還不錯,寫多了就成了俗套,后人所謂“許渾千首濕”(《苕溪漁隱叢話》引《桐江詩話》)的說法,就是對他總是重復地用“水”、“雨”之類景物構(gòu)成詩境的諷刺。
【英漢對照】
早秋
許渾
遙夜泛清瑟, 西風生翠蘿。
殘螢棲玉露, 早雁拂銀河。
高樹曉還密, 遠山晴更多。
淮南一葉下, 自覺老煙波。
EARLY AUTUMN
Xu Hun
There's a harp in the midnight playing clear,
While the west wind rustles a green vine;
There's a low cloud touching the jade-white dew
And an early wildgoose in the River of Stars....
Night in the tall trees clings to dawn;
Light makes folds in the distant hills;
And here on the Huai, by one falling leaf,
I can feel a storm on Lake Dongti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ci/tangshi/911214.html
相關閱讀:唐詩《終南別業(yè)》王維賞析
唐詩《夜雨寄北》李商隱賞析
早秋?許渾_翻譯注釋賞析
長干行·家臨九江水
清平調(diào)·一枝紅艷露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