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一)_蘇軾_注釋_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宋詞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一)》由蘇軾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朵较·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一共五首,是蘇軾43歲(1078)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那年春天,徐州發(fā)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這組詞就是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的。

  這是其中的第一首,作于元豐元年(1078)初夏,寫謝雨路上所見之景:麗日、碧溪、游魚、樹木、黃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電影鏡頭,連續(xù)將客觀景物一個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相關閱讀】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一)》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二)》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三)》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四)》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五)》

【原文】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其一)》

  作者:蘇軾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采桑姑。

【注釋】

①徐州——一作徐門。

②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是指石潭的水與泗水相通,水的漲落清濁常常是一致的。

③烏——即烏鴉。

④睢盱(suī xū)——猶言聚觀、喜悅之貌。

⑤麋(mí)鹿——鹿科動物,也稱犴(hān)。古人因為它角似鹿而非鹿,頭似馬而非馬,身似驢而非驢,蹄似牛而非牛,故名曰“四不象”。

⑥猱(náo)——猿類,身輕捷善攀。

【賞析】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fā)生嚴重春旱,作者作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謝雨,沿途經(jīng)過農(nóng)村。這組《浣溪沙》詞即紀途中觀感,共五首。這是第一首,寫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觀太守的情形。

  首句寫到潭魚。西沉的太陽,格外紅而大,也染紅了潭水。由于剛下過雨,潭水增多,大約也涌進了不少河魚,它們似乎貪戀著夕照的溫暖,紛紛游到水面。魚之婉然若現(xiàn),也寫出了潭水的清澈。與大旱時水濁無魚應成一番對照。從石潭四望,村復一村,佳木蘢蔥,只聽得棲鴉的啼噪,而不見其影。不易見的潭魚見了,易見的昏鴉反不見了,寫出了農(nóng)村得雨后風光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悅的心情。

  三句轉筆寫人。兒童黃發(fā),老人白首,故稱“黃童白叟”,這是聚觀謝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睢盱”二字俱從“目”,張目仰視貌,兼有喜悅之義!兑捉(jīng)·豫卦》“盱豫”,《疏》:“盱謂睢盱。睢盱者,喜悅之貌。”這里還暗用韓愈《元和圣德詩》“黃童白叟,踴躍歡呀”句意。從童叟之樂見出眾人之樂,也寄寓了作者“樂人之樂”的情懷。

  接著,下片寫謝雨的盛會,打破了林潭的寂靜。常到潭邊飲水的“麋鹿”突然逢人,驚恐地逃避了。而喜慶的鼓聲卻招來了頑皮的“猿猱”。“雖未慣”與“不須呼”相映成趣,兩種情態(tài),各各逼真。頗有助于表現(xiàn)和平熙樂的氣氛。山村的老人純樸木訥,初見知州不免有幾分“未慣”,孩童則活潑好動,聽到祭神儀式開始的鼓聲,則爭先恐后,若類皮猿之“不歡呼”。他們回家必得要興奮地追說一天的見聞,說給那些未能目睹盛況的“采桑姑”們了。“歸來說與采桑姑”,這節(jié)外生枝一筆,妙趣橫生。   詞寫到日、村、潭、樹等自然景物,魚、鳥、猿、鹿等各類動物,黃童、白叟、采桑姑等各色人物及其活動,織成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圖。上片連用“深紅”、“綠暗”、“黃”、“白”等色彩字,交錯使用,畫面生動悅目。下片則賦而兼比。全詞雖未鋪寫謝雨,但無往而非喜雨、謝雨的情事。這正表現(xiàn)出作手取舍經(jīng)營的匠心。前五句是實寫,末一句是虛寫,虛實相生,詞意玩味不盡。

  這首詞帶有鮮明的鄉(xiāng)土色彩,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風格自然清新,情調(diào)健康樸實。詞人所描寫的雖然只是農(nóng)村仲夏風貌的一些側面,但筆觸始終圍繞著農(nóng)事和農(nóng)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蠶麥豆等直接關系到農(nóng)民生活的農(nóng)作物,從中可見詞人選擇和提取題材的不凡功力。這對于開拓詞境有積極的影響。第二首寫謝雨途中見聞。上片寫自己進村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熱鬧場景。首句寫村姑匆忙地梳妝打扮一番去見太守。“旋抹”刻畫出少女第一次得見州官的急切、興奮心情。接下來二句,寫村姑們爭看太守,連心愛的茜羅裙被擁擠的人群踏破也顧不得了。這樣寫既烘染出場面的熱烈,又表現(xiàn)出圍觀少女精神的集中。

【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3)著名文學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文中子由是作者的弟弟,名為蘇轍,他和蘇軾及他們的父親蘇洵并稱文壇“三蘇”。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許多詞作奔放豪邁,慷慨激昂,南宋辛棄疾等人得以繼承發(fā)展,形成了“蘇辛”豪放詞派。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jié)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臺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圣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于常州。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相關文章。

  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后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詞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tǒng)詞風,開創(chuàng)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作品今存《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詞有《東坡樂府》、《水調(diào)歌頭》等。

【詞牌簡介】

  浣溪沙(huàn xī sh。拼谭磺,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種異名。

【格律】

 。ā鹌铰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选稹选瘛瘛稹!选稹选瘛瘛稹鳌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來說與采桑姑。

  ⊙●⊙○○●●,⊙○⊙●●○△!选稹选瘛瘛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ci/songci/911236.html

相關閱讀: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甘州 八聲甘州》譯文注釋_《甘州 八聲甘州》點評_張炎的詩詞
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
搗練子令?深院靜 賞析
生查子·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