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
:暴力夸張罔顧公共理性
“
八路軍戰(zhàn)士”
像撕魷魚片一樣徒手將敵人撕成了兩半,“
鬼子”
血肉橫飛,英雄凜然一笑。“
八路軍女戰(zhàn)士”
被一群日軍侮辱后,騰空躍起,數箭連發(fā),幾十名“
鬼子兵”
接連斃命。繡花針、鐵砂掌、鷹爪功、化骨綿掌、太極神功輪番出現,取敵人首級如探囊取物。一段時間以來,如此種種“
神奇”
的鏡頭接二連三出現在抗日題材電視劇中,已經成為電視熒幕上“
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事實上,雷人橋段層出不窮透露出的是,近來風靡熒屏的抗日題材電視劇,越來越類型化。“
抗日”
逐漸簡化為一種故事背景,其內核被悄悄替換成武俠劇、偶像劇,即使主線仍是“
抗日”
,武打、槍戰(zhàn)、愛情、時尚、性感等類型元素也統統裹挾進來。乍一看,頗具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膽想象力!不過,我們實在不能把這種慷先驅之慨的做法稱為“
幽默”
。盡管沒有誰規(guī)定抗日題材文藝作品只能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講述,但畢竟那段切膚之痛的歷史相去不遠。中國盡管取得了八抗戰(zhàn)的最終勝利,但我們的前輩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這種代價因為侵略者人性中的惡,也因為中國近代以來在文明上的落伍。我們的勝利是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這是我們認識那段歷史的基本理性。
現如今,抗日題材電視劇悄然卸下了宣傳教育的“
包袱”
,變?yōu)榧兇獾膴蕵菲罚允怯兴膬仍谶壿。但這種“
自我解放”
也確實夠“
徹底”
的,連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顧,血肉之軀鑄就的抗戰(zhàn)精神在“
神劇”
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戲化,變作掩護暴力刺激的一張虎皮,真可算是“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了。然而編創(chuàng)者又是極其“
理性”
的:愛情、暴力、懸疑、時尚、性感……
一個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簡單化的觀念窠臼,還用離譜的編造強化陋見。在“
民族大義”
的包裹下,“
神劇”
們實則是精明的商業(yè)算計。
電視劇不必是教科書,但一定不能是罔顧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毋庸置疑,在大眾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內容其實是人的攻擊、破壞等本能欲求的“
替代性滿足”
,要引導受眾心安理得地疏泄這種欲求,需要在講述這些內容的同時進行價值觀介入,所以“
正義戰(zhàn)勝邪惡”
、“
好人好報”
等主題幾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標準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與道德這兩個“
死對頭”
如此和諧地編織在一起,既疏泄人們內心的欲求,也再次強化了道德、價值觀和公共理性,使人處于心智平衡的狀態(tài)。但畢竟,情愛、武打、警匪與色情、暴力、兇殺之間有著內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過于離譜,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價值觀介入,文藝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當人們對暴力的依賴被文藝作品過分強化,那么暴力的對象是當無惡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國飯店用餐的日本民眾,還是日本牌子的中國制造汽車,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因為令人癡迷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劇”
庶幾近之。
(選自
3
月29
日《人民日報》,有刪節(jié))
1.
下列對“
抗日神劇”
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
抗日神劇”
之所以稱為“
神劇”
,在于它們過度渲染和夸大了我抗日志士們的神勇與蓋世神功,雷人橋段層出不窮。
B
.“
抗日神劇”
實際上是以抗日故事為包裝的武俠劇、偶像劇,充斥著武打、槍戰(zhàn)、愛情、時尚、性感等元素,表現出類型化特點。
C
.“
抗日神劇”
用“
笑談”
的方式,不僅將血肉之軀筑就的抗戰(zhàn)精神空洞化和游戲化,還將其變成了純粹的暴力刺激。
D
.“
抗日神劇”
為商業(yè)算計而植入愛情、暴力、懸疑、時尚、性感等內容,卸下了宣傳教育的功能,也放棄了理應擔當的社會責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盡管“
抗日神劇”
慷先驅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劇中體現出的樂觀、無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還是有價值的。
B
.那段抗戰(zhàn)歷史帶給我們中國人切膚之痛,且距今不遠,在文藝作品中用非現實主義的手法來講述是不太合適的。
C
.認識抗戰(zhàn)歷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惡和近代以來我國的落后導致我們付出的巨大犧牲,這是抗日題材電視劇應有的基本理性。
D
.抗日題材電視劇應拋開過于精明的商業(yè)算計,突破觀念簡單化的狀況,拋棄編造離譜的做法,真正將“
民族大義”
置于正確的位置。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電視劇可以不承擔教育責任,但絕對不能罔顧公共理性,赤裸裸的宣揚人性中某些本能欲求。
B
.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過電視劇中的情愛、武打、警匪等內容來實現“
替代性滿足”
,但要實現人的心智平衡,還需要道德、價值觀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
.如果故事不離譜,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價值觀的介入,情愛、武打、警匪與色情、暴力、兇殺之間就不存在內在共通性。
D
.如果文藝作品過分強化人們對暴力的依賴,那么暴力對象是誰就無關緊要了,因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劇”
差不多就是這樣的作品。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 C
【解析】原文是說抗戰(zhàn)精神“
變作掩護暴力刺激的一張虎皮”
,而非抗戰(zhàn)精神本身是“
暴力刺激”
,且原文并無遞進意味。
2. A
【解析】根據文中“
乍一看”
可知“
劇中體現出的樂觀、無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還是有價值的”
判斷錯誤。
3. C
【解析】反推錯誤,“
情愛、武打、警匪與色情、暴力、兇殺之間有著內在的共通性”
是不可變更的前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547770.html
相關閱讀:在詩與思的辯難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來自同樣“富有熱情與痛
宗白華《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tài)度》閱讀答案
季羨林《中國文化的內涵》閱讀答案
《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
《歷史性的活化、延伸與推進》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