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課標是對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一次大膽突破。新課標理念下的歷史教學不再是簡單地陳列史實,分析原因,評價結果,而是變成了多角度多側面探究歷史真相、分析評價歷史現象,因此,教材和試卷中出現了大量的歷史材料。面對這些從未見過的歷史材料,學生多少有些茫然,那教師怎么辦?
一、充分占有史料,還歷史本來面目
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教材對歷史人物的描寫往往是"正面人物千般好,反面人物萬是非",結果造成學生遇到一些從事實出發(fā),以史料為題干的習題就迷惑了,不知如何作答。
例11898年戊戌政變時,慈禧太后重訓朝政,有人告李鴻章是維新派。慈禧因此問他"有人說你是康黨"。李鴻章回答:"臣實屬康黨,廢立之事,臣不與聞,六部誠可廢,若舊法能富強,中國之強久矣,何待今日?主張變法者即指為康黨,臣無可逃,實是康黨"。慈禧聽后默然。從這段君臣對話的內容及其結果來看 ( C )
①李鴻章已經認識到中國落后的根源②李鴻章是變法圖強的倡導者③慈禧太后主要關心自己的權利④李鴻章傾向于維新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學生看到選項后就懵了:李鴻章不是賣國賊嗎?他不是維護封建制度的洋務派的代表嗎?這些選項怎能和李鴻章掛上鉤?
例2五四運動中,直系將領吳佩孚通電說:"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少有人心,誰無義憤。彼莘莘學子,激于愛國熱忱而奔走呼號,前仆后繼,以草擊鐘,以卵擊石……其心可憫,其情可嘉,其情更有可原。"材料表明 ( A )
A.吳佩孚支持學生的正義斗爭B.北洋軍閥直系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C.吳佩孚要求開展武裝反帝反封建的斗爭D.北洋軍閥政府迫于壓力而支持學生運動
學生看了選項后,大多認為沒有正確答案,選項出錯了,還有的學生選了D項("直系將領吳佩孚"不等于"北洋軍閥政府")。
針對學生的困惑,我進行了認真分析,覺得有必要多介紹"歷史人物的另一面",使歷史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介紹李鴻章時,除了說他是洋務派的代表、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簽訂《馬關條約》的"賣國者"外,還應介紹他對中國落后狀況的分析、政治軍事教育方面的改革、與翁同?的交往、談判時的苦惱和"力爭"。 介紹吳佩孚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他誓死不當漢奸、為官廉潔的一面、生活作風檢點、五四運動中的表現等。
講述"歷史人物的另一面"就是一切從事實出發(fā),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礎上,按照歷史本來的面目來認識和研究歷史人物。讓學生學會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用全面的觀點對歷史人物進行全方位、多側面的評價,以免以偏概全。
二、以史為鑒立意高,聯系生活明事理
歷史課之所以耐人尋味,深受學生歡迎是因為歷史教學有思想、立意高、主題鮮明,能夠用更寬的眼光來設計教學。
學習"羅斯福新政"時我定的主題是"科學發(fā)展觀、和諧社會",并將這節(jié)課的思想升華到"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有科學的理念,而每一種理念都有時代性,都不是萬能的,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這一高度。學生從這個角度來審視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就有了新的認識,即這場危機源于缺乏科學的發(fā)展理念。而要想解決這場危機,必須有一種新的、科學的發(fā)展理念,在當時就是凱恩斯主義。根據這一主題我緊扣新課標"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特點及其對資本主義自我調節(jié)機制形成的作用"的要求展開教學活動,整節(jié)課圍繞此中心設計了多個環(huán)節(jié),從"探究病因"到"對癥下藥"再到"初見成效",無不是圍繞中心展開的,課本成為一種"服務于教學的工具"。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聯系今天的現實,認識到政府宏觀調控的必要性;聯系美國當今的次貸危機,認識到任何一種理論和措施都不會包治百病,需要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聯系新政后的美國,認識到人類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無窮的,相信人類最終會解決當前的危機……這些言論都不是教材里的,但在教師的引導下,教材中的隱性知識和思想就被挖掘出來了。學生也在學習中更好理解了知識,提高了認識,培養(yǎng)了情感,達到了潛移默化、以史為鑒、知書明理的目的。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在全球化的今天,危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沖擊?中國會不會因此也陷入金融危機?這樣,學生自然會關注現實,關注時事,增強社會責任感。學完這節(jié)課后,一些學生認識到學好經濟太必要了,和科技人才相比,中國更急需懂經濟的人,并打算以后好好學經濟。所以,聯系生活的課比單純的說教更能根植于學生的心中。
歷史教學的定位如果只著眼于考試和分數,其局限是明顯的。歷史教師應該積極傳授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科學方法,并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評價歷史問題和歷史現象,聯系歷史關照現實。這樣,才有可能達到"讀史使人明智"的目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1151533.html
相關閱讀:淺談怎么培養(yǎng)農村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