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1)標準解讀
本條“標準”有顯性和隱性兩方面的要求。顯性要求是從宏觀上了解地球的結構及特點。地球呈現(xiàn)出圈層結構,可以劃分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巖石圈是介于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之間的一個圈層,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軟流層之上的固體巖石部分。
本條“標準”的隱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這也是根本要求。本模塊的主題是“自然環(huán)境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在學習了有關“宇宙中的地球”之后,面臨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什么是自然環(huán)境”!皹藴省币浴坝钪姝h(huán)境—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思路,設計了在宏觀了解地球圈層結構的基礎上認識自然環(huán)境的組成,即在空間范圍上把自然環(huán)境放在地球圈層結構中認識。
自然環(huán)境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上理解。從宏觀層面上,根據(jù)現(xiàn)代自然地理學的研究,自然環(huán)境就是指地球表層系統(tǒng),它是由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交叉而成的。人類屬生物圈的一部分。也有人為強調人類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單分出一個“智慧圈”,這樣就共有五大圈層。
從微觀層面上講(如落實到一定的地域),自然環(huán)境是由巖石、地貌、土壤、氣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組成的。
從人地關系角度出發(fā),并且本條“標準”的行為動詞為“說出”(要求較低),對于各圈層不要求展開深入了解,而應抓其主要特點及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的內容。
在自然環(huán)境的基礎上,人類通過長期活動創(chuàng)造了人文環(huán)境(也有稱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共同組成地理環(huán)境?梢,地理環(huán)境的空間范圍與自然環(huán)境是一致的。
(2)重點
? 地球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3)目標
? 能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分析概括出地球各部圈層的主要特點。
? 能借助地震波傳播速度和距離地表深度的關系圖,說出劃分地球內部三個圈層的主要依據(jù)和主要界面,并分析說明界面附近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特征。
? 學會繪制簡單的地球圈層示意圖。
? 通過分析地球的圈層結構特征,科學地認識地理環(huán)境的組成,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念。
(4)教學方法
? 比較分析法、讀圖分析法
二、知識結構
三、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前面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地球所在的宇宙環(huán)境和地球的運動特征,接下來我們將學習地球的圈層結構和物質組成,熟悉我們人類生成和發(fā)展的地理環(huán)境。這節(jié)課我們先一起學習地球的圈層結構。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板書)
1、劃分依據(jù):根據(jù)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
【閱讀、分析】《認識地球內部結構》
①什么是地震波?
②地震波可分為哪兩種?各有什么特征?
【總結】當?shù)卣鸢l(fā)生時,地下的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強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根據(jù)地震波傳播的特征,可將地震波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v波能在固體、液體中傳播,速度較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速度較慢。
2、劃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讀圖、分析】引導學生讀課本圖1-20 地震波傳播速度和距離地表深度的關系,分析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大致深度以及這個兩個界面附近地震波傳播速度的變化。
【總結】莫霍面距離地表約33千米(大陸部分),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古登堡面距離地表約2900千米,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突然消失。
3、三大圈層: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讀書、分析】引導學生看書,分析、歸納各圈層的主要特征。
地殼 ①厚度: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地殼厚度的變化規(guī)律是:大陸地殼較厚,平均厚度約33千米,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約6千米;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
②組成:地殼由90多種化學元素組成,含量較多的8種元素是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其質量總數(shù)占地殼總質量的98.04%,其中氧幾乎占1/2,硅占1/4強。硅酸鹽類礦物在地殼中分布最廣
③結構:上層為硅鋁層,相對密度較小,分布不連續(xù),在大洋底部罕見甚至缺失;下層為硅鎂層,相對密度較大,分布是連續(xù)的。
地幔 ①結構: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固體特征,主要由含鐵、鎂的硅酸鹽類礦物組成。
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合在一起組成。
③軟流層:位于上層地幔中,一般認為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
地核 ①組成: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tài)下的鐵和鎳組成。
②結構:外核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內核呈固態(tài)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板書)
通常把地殼表層以外的由大氣、水體和生物組成的自然界分為三個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統(tǒng)稱為地球的外部圈層。
【讀書、分析】引導學生看書,分析、歸納各圈層的主要特征。
1、大氣圈 大氣密度隨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一般把2000~3000千米這個高度作為大氣圈的上界。
2、水 圈 由液態(tài)水、固態(tài)水和氣態(tài)水組成。按照存在位置和狀態(tài)可分為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其中陸地水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最為密切。
3、生物圈 生物是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主體和最活躍的因素。生物廣泛分布于地殼、大氣圈和水圈中,形成生物圈。
【活動】繪制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并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進一步認識地球的圈層結構。
四、板書提綱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1、劃分依據(jù)
2、劃分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大圈層:地殼、地幔和地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1、大氣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73874.html
相關閱讀:2.2 地球表面形態(tài) 第1課時 內力作用與地表形態(tài) 學案(湘教版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