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師大附中~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物 理命題人:魏曉紅 審題人:劉熠 備課組長:劉熠時量:90分鐘 滿分:150第Ⅰ卷(文理傾向都做)一、單項選擇題(本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各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將答案寫在答卷上。)1.最早對自由落體運動有正確認識和研究的科學家是A.亞里士多德 B.愛因斯坦 C.伽利略 D. 牛頓2.研究物體的下列運動時,能被看作質點的是 A.研究自由體操運動員在空中翻滾的動作B.研究砂輪的轉動情況C.研究順水漂流的小船,它漂流10?km所用的時間D.研究籃球運動員的投籃姿勢3.下列有關時間與時刻、位移與路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第5末到第6初是1的時間B.時刻就是很短的時間C.沿直線運動的物體,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D.物體位移的大小總是小于或等于路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描述一個物體運動選B.宇宙中的物體有的靜止,有的運動C.只能選取不動的物體作為參考系D.同一運動對不同的參考系,其一定是相同的9.如圖所示,小車受到水平向右的彈力作用,與該彈力的有關9.關于彈力的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A.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一定會產(chǎn)生彈力B.只有彈簧才能產(chǎn)生彈力C.壓力在性質上屬于彈力,且壓力的大小總等于重力D.放在桌子上的書本受到桌子對它的支持力,這是因為桌子發(fā)生了微小的彈性形變,它在恢復原狀的過程中對書本產(chǎn)生了一個向上的彈力10.一個以,物體自O點由靜止開始作勻加速直線運動,A、B、C、D為其運動軌跡上的四點,測得AB=2m,BC=3m,CD=4m。且物體通過AB、BC、CD所用時間相等,則OA之間的距離為A.1m B.0.5mC.m D.2m一根質量可以忽略不計的輕彈簧,某人用兩手握住它的兩端,分別用100 N的力向兩邊拉,彈簧伸長4 cm,則這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________N/m.(其中,x單位為m,t單位為s)。則該物體的加速度為______m/s2, 4s內經(jīng)過的路程為______ m 16.(10分)某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1)實驗室提供了下列的實驗器材:打點計時器天平導線和電源細繩和紙帶鉤碼和小車秒表一端有滑輪的長木板刻度尺 則該同學選用的器材有:?(2)(5分)在該實驗中,小車拖著紙帶通過記錄下的運動情況如圖所示,圖中O、A、B、C、D、E為連續(xù)選定的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是0.10s,標出的數(shù)據(jù)單位是cm,則在打C點時小車的速度是______m/s。三、解答題(本題共3小題,共30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7.(8分)一物體從離地面高H處自由下落x時,其速度恰好是著地時速度的一半,求x=?.一個質點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已知它在第4s內的位移是14m。求:(1)質點運動的加速度;(2)它前進72m所用的時間。取在物理學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中科學家們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物理學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極限思想法、類比法和科學假說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關于所用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敘述的是A.在不需要考慮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質點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假設法B.根據(jù)速度定義式,當非常非常小時,就可以表示時刻的瞬時速度,應用了極限思想法C.在D.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21.如圖所示,a、b兩物體從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22.取一根長2 m?左右的細線,5個鐵墊圈和一個金屬盤.在線的一端系上第一個墊圈,隔12 cm再系一個,以后每兩個墊圈之間的距離分別為36 cm、60 cm、84 cm,如圖所示,站在椅子上,向上提起線的另一端,讓線自由垂下,且第一個墊圈緊靠放在地面上的金屬盤內.松手后開始計時,若不計空氣阻力,則第2、3、4、5各墊圈A.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越來越大B.落到盤上的聲音時間間隔C.依次落到盤上的速率關系為12∶3∶4D.依次落到盤上的時間關系為在平直的軌道上,甲、乙兩車相距為s,同向同時開始運動.甲在后以初速度,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乙在前作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的勻加速運動.假定甲能從乙的旁邊通過而互不影響,下列情況可能發(fā)生的是A.時,甲、乙只能相遇一次B.時,甲、乙可能相遇二次C.時,甲、乙只能相遇一次、D.時,甲、乙可能相遇二次實驗,同學打出如圖所示的紙帶,并測得OA=2.80cm,DE=9.10cm,小車的加速度為三、解答題(本題共2小題,共24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shù)值計算題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25.(12分)A、B兩列火車,在同一軌道上同向行駛,A車在前,其速度=10m/s,B車在后,速度=30m/s.因大霧能見度很低,B車在距A車△s=75m時才發(fā)現(xiàn)前方有A車,這時B車立即剎車,但B車要經(jīng)過180m才能夠停止.問:(1)求B車剎車后的加速度(2)若B車剎車時A車仍按原速前進,請判斷兩車是否相撞?若會相撞,將在B車剎車后何時相撞?若不會相撞,則兩車最近距離是多少?(3)若B車在剎車的同時發(fā)出信號,A車司機經(jīng)過△t=4s收到信號后加速前進,則A車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26.(12分)2004年1月25日,繼“勇氣”號之后,“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再次成功登陸火星.在人類成功登陸火星之前,人類為了探測距離地球大約km的月球,也發(fā)射了一種類似四輪小車的月球探測器.它能夠在自動導航系統(tǒng)的控制下行走,且每隔10s向地球發(fā)射一次信號.探測器上還裝著兩個相同的減速器(其中一個是備用的),這種減速器可提供的最大加速度為5.某次探測器的自動導航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從而使探測器只能勻速前進而不再能自動避開障礙物.此時地球上的科學家必須對探測器進行人工遙控操作.下表為控制中心的顯示屏的數(shù)據(jù):(信號傳送速度等于光速:C=km/s)已知控制中心的信號發(fā)射與接收設備工作速度極快.科學家每次分析數(shù)據(jù)并輸入命令最少需要3s.問: (1)探測器勻速運動時速度多大? (2)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分析,你認為減速器是否執(zhí)行了減速命令?(3)假如你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應采取怎樣的措施?加速度需滿足什么條件?請說明.湖南師大附中第一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物理答題卷考場號座位號 第Ⅰ卷(文理傾向都做)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二、填空題(共22分)13、 14、 15、 16、(1) _____(2) ____ 三、解答題(共30分)17、18、19、第Ⅱ卷(理科傾向必做)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5分,共20分)題號20212223答案二、實驗題(本題6分)24、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解答題(每題12分,共24分)25、26、湖南師大附中第一學期第一學段考試物理參考答案第Ⅰ卷(文理傾向都做)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CCDABCBDDCCC二、填空題(共22分)13、 1:2 1:3 14、 100 2500 15、 -2 9m 16、(1) ②⑥ (2) 1.28 三、解答題(共30分)17、解析:設物體從高H處自由下落,著地時速度為 ,下落至x時速度為;由題意知: 即: 18、解析:(1)設質點的加速度為a,由公式,可知:質點第3s末的速度為,第4s末的速度為再由公式可知:第4s內的位移為得:質點運動的加速度(2)由公式所以質點從開始運動到前進72m所用的時間19、(1)上升時間 下落到拋出點的時間則石子從拋出至回到拋出點的時間(2)物體從最高點下落至拋出點下方20m處時, 則下落到拋出點下方20m處的時間即:石子拋出后落到距拋出點下方20 m處所需的時間是第Ⅱ卷(理科傾向必做)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5分,共20分)題號20212223答案ACACCACD二、實驗題(本題6分)24、____1.6____三、解答題(每題12分,共24分)25、解析:(1)B車剎車至停下過程中,(2)假設始終不相撞,設經(jīng)時間t兩車速度相等,則有:,解得:此時B車的位移:A車的位移:因設經(jīng)過時間t兩車相撞,則有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3)設A車的加速度為時兩車不相撞 兩車速度相等時: 即: 此時B車的位移: A車的位移:26、解析:(1)從前兩次收到的信號可知: 探測器的速度 (2)設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傳播電磁波需時為 由題意可知,從發(fā)射信號到探測器收到信號并執(zhí)行命令的時刻為9:1034.控制中心第三次收到的信號是探測器在9:1039發(fā)出的,從后兩次收到的信號可知探測器的速度,即減速器沒有執(zhí)行減速命令。 (3)應啟用另一個備用減速器,再經(jīng)過3s分析數(shù)據(jù)和1s接收時間,探測器在9:1044執(zhí)行命令,此時距前方障礙物距離s=2m.? 設定減速器加速度為a,則有 即只要設定加速度,便可使探測器不與障礙物相撞。!第13頁 共15頁學優(yōu)高考網(wǎng)。 學 校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級 學 號 _____ 姓 名 A.a、b都加速時,物體湖南師大附中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723060.html
相關閱讀:高一物理上冊期中考試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