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基礎(chǔ)知識復(fù)習(xí)(3)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給予(?ěī) 租賃(lìn) 喋血(dié) 百舸爭流(?ě)
B.青荇(xìn?) 闕秦(quē) 菲。╢ēi) 毛骨悚然 (sǒng)
C.創(chuàng)傷(chuàn?) 婆娑(suō) 頹圮(pí) 迥乎不同(jiǒn?)
D.雛菊(chú) ?視(chēn) 浸漬(zì) 叱咤風(fēng)云(zhà)
2.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
A.漫朔 崢嶸歲月 黯然神傷 惆悵
B.寥落 痛心疾首 五彩斑斕 慰藉
C.步履 隕身不恤 滄海桑田 屠戮
D.吮吸 追逐嬉戲 鞠躬盡悴 笙簫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dāng)?shù)囊痪涫牵?)A.老張今年65歲,短小精悍,思維敏捷,干起活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差。B.抗日戰(zhàn)爭時,我八路軍對敵后根據(jù)地的老百姓秋毫無犯,深受老百姓的愛戴。
C.云南一民警酒后斗毆開槍殺人,影響惡劣,公安機關(guān)應(yīng)從此案中吸取教訓(xùn),舉一反三,痛定思痛,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強隊伍建設(shè)。D.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活畫出一代儒將悲壯而飄逸的胸懷,令后世人墨客望其項背,羨慕得死去活。
4、下列有關(guān)學(xué)、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再別康橋》《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名篇,它們的作者分別是徐志摩、戴望舒和艾青。
B.《小狗包弟》的作者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巴金,《隨想錄》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書,被譽為中國當(dāng)代散創(chuàng)作的“里程碑”。
C.《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編寫的一部歷史著作,是我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與宋代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共稱為“史學(xué)雙璧”。
D.《荊軻刺秦王》選自《左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相傳作者是魯國史官左丘明。
5、對下面句子的主干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沒有消亡的明證了。
A.勇毅沒有消亡 B.事實為明證 C. 事實為勇毅 D.事實沒有消亡
6、對下面的新詩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
礁 石
艾青
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fù)溥^/每一個浪都在它的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
A、在詩人看,碰毀船只不是礁石的責(zé)任,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無休止地襲擊。因此,詩人筆下的礁石便成了受迫害又敢于斗爭的形象。
B、詩中的礁石是一切被壓迫民族、一切被壓迫人民抗擊舊世界舊勢力的力量的象征。
C、詩人把他對生活的獨到思考熔鑄于“礁石”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運用比喻、襯托手法,賦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
D、全詩語言精練,形象生動,含蓄蘊藉,寓意深刻,是詩人堅持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原則,“通過自己的心去寫”的結(jié)果。
7、下面的句子表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為了解電腦用戶對垃圾郵件的態(tài)度以及垃圾郵件久禁不止的原因,我國反信息濫用工作組今年對全國范圍內(nèi)的電腦用戶進(jìn)行了一次調(diào)查。
B.我們的報刊、雜志、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zé)任作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增強使用語言字的規(guī)范意識。C.他取得成績的關(guān)鍵在于他善于動員和啟發(fā)同學(xué)們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D.祈愛群看見組織部新的援藏干部很高興,于是兩人親切地交談起。
8、下列加點實詞解釋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焉用亡鄭以倍鄰(增加) 比諸侯之列(并、列)
B操其室(劍鞘) 沛公則置車騎(安置)
C既祖,取道(餞行、送別) 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抵擋)
D因人之力而敝之(損害) 秦王購之金千斤(購買)
9、下列加點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夜縋而出 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B唯君圖之 唯大王命之
C以其無禮于晉 使工以藥淬之 D何辭為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
10、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活用現(xiàn)象與其他句子不同是( )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B、使使以聞大王
C、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 D、常以身翼蔽沛公
11、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它句子不同的一句是( )
A、以其無禮于晉 B、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C、夫晉,何厭之有 D、燕王拜送于庭
1-4DBDD 6C7A8A9B10D11C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48666.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一語文暑假達(dá)標(biāo)測試:再別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