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一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1、西周時期,周王對墓葬用品的規(guī)定十分嚴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確規(guī)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辈牧戏从车谋举|問題是( )A. 西周社會呈現等級森嚴的特征 B. 西周社會的腐敗現象嚴重C. 西周的手工業(yè)中冶銅業(yè)十分落后 D. 西周各地經濟發(fā)展明顯不平衡 2、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說:“故天子諸侯之傳世也,繼統(tǒng)法之立子與立嫡也……立賢之利過于立嫡,人才之用優(yōu)于資格,而終不以此易彼者,蓋懼夫名之可藉,而爭之易生,其弊將不可勝窮!边@段話意在揭示( )A. 指出嫡長子繼承制的弱點 B. 嫡長子繼承制的出現具有歷史必然性C. 沒有比嫡長子繼承制更好的權力交接制度了 D. 嫡長子繼承制不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3、《漢書?賈山傳》載:“秦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維持馳道暢通的是實行( )A. 郡縣制 B. 皇帝制度 C. 分封制 D. 三公九卿制4、“秦的統(tǒng)治雖然如此短命,卻給中國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記”。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記”主要指( ) A.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 B.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C.修筑了萬里長城 D.暴政而亡為后世留下慘痛教訓 5、蘇東坡說:“三代以上出于學,戰(zhàn)國至秦出于客,漢以后出于郡縣吏,魏晉以來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舉”。材料中“漢以后出于郡縣吏”所指的是( )A.世官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6、隋唐時期是我國古代政治制度走向高度成熟的時期。下列關于其“成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建立了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的中央行政體制——三省六部制 B.創(chuàng)立了被西方稱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fā)明”的選官制度——科舉制 C.建立了古代世界上最完備的法律體系——唐律 D.發(fā)展完善了維護官僚隊伍廉潔高效的機制——監(jiān)察制度7、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頒布了《大明律》,它規(guī)定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內亂等為“十惡”重罪,屬于“常赦所不原”、“大臣專擅選官”、“交結朋黨紊亂朝政”、“交結近侍官員”、“擅為更改變亂成法”等列罪條款又為明律所特有。這些規(guī)定 ( )A. 表明君主專制的繼續(xù)強化 B. 規(guī)范內閣機構的運作程序C. 協調了君權與相權的關系 D. 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8、《清文獻通考》記載:清政府對邊疆民族實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政策,為實施該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設置的邊疆民族管理機構是( )A.軍機處 B.理藩院 C.宣政院 D.總理衙門9、《南京條約》的內容中最有利于英國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條款是( )A.勒索大量賠款 B.協定關稅 C.開放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島及九龍司地方一區(qū)10、歷史課上,老師組織學生探討《甲午戰(zhàn)爭是近代前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一課題,下列可以支持其觀點的有:列強的侵略 ( )①由沿海開始深入內地 ②由商品輸出為主轉變?yōu)橘Y本輸出為主 ③由軍事侵略為主轉變?yōu)榻洕致詾橹?④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④ 11、189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主張中國市場向全世界開放,其直接目的是 ( )A.打入他國在華勢力范圍,進行自由競爭 B.阻撓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斗爭 C.保持中國領土完整,促進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國后塵攫取本國勢力范圍 12、列寧說:“試問,中國人對歐洲人的進攻,這次遭到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俄國人和日本人等瘋狂鎮(zhèn)壓的暴動,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呢?……那些用傳教的鬼話來掩蓋掠奪政策的人,中國人難道不痛恨他們嗎?”“英國人、法國人……等瘋狂鎮(zhèn)壓”指的是 (  )A.鴉片戰(zhàn)爭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C.甲午中日戰(zhàn)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13、關于左宗棠能夠收復新疆的原因,以下認識正確的有( )①清政府支持左宗棠收復新疆 ②左宗棠采取了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③左宗棠的反侵略斗爭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廣大愛國官兵英勇作戰(zhàn),挫敗了侵略者 ⑤軍事斗爭與外交談判相互配合 ⑥中國的政治制度、軍事技術比俄國先進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14、孫中山認為,義和團運動是“對于歐美的新文化之反動”;“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真是令人驚奇佩服。所以經過那次血戰(zhàn)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民族精神,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以上材料說明孫中山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是 (  )A.否定其排外主義 B.贊揚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贊揚又有否定 D.全面贊揚與肯定15、光緒皇帝曾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辈①n予鄧世昌“壯節(jié)公”謚號。鄧世昌英勇犧牲是在 ( )A.三元里抗英中 B.黃海戰(zhàn)役中C.威海衛(wèi)戰(zhàn)役中 D.淮海戰(zhàn)役中 16、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國民黨員致電國民黨中央,提出“請息內爭,共抗外敵”;11月4日,北平大學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見,共赴國難”。這說明(  )A.日本侵華使民族矛盾激化 B.國民黨內部發(fā)生了分化C.中共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被接受 D.國共內戰(zhàn)受到一定遏制17、美國記者談到西安事變結束時的局勢發(fā)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tǒng)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彼f的“統(tǒng)一”指的是 ( )A.國共兩黨正式組建聯合政府 B.蔣介石獲釋并重掌軍政大權C.國共兩黨停止對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18、1940年八路軍總部電令:由于“國際情勢的變動、我西南國際交通被截斷、國內困難增加,敵于八月進攻西安,截斷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軍應積極的行動……”從中可推測我軍采取的行動是( )A. 召開洛川會議,開辟敵后戰(zhàn)場 B. 配合國民黨軍隊進行淞滬會戰(zhàn)C. 在華北對日軍進行百團大戰(zhàn) D. 在敵后根據地發(fā)起局部反攻19、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fā)表宣言:“淞滬一隅,抗戰(zhàn)亙于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筑成壕塹,有死無退!辈牧媳砻麂翜麜(zhàn)的積極作用在于 ( )A.取得了抗戰(zhàn)以來的首次勝利 B.推動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C.粉碎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計劃 D.扭轉了抗戰(zhàn)初期的不利局面20、馬克思說:“推動了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國運動)的毫無疑問是英國的大炮”。對這一分析的正確理解是 ( )A、鴉片戰(zhàn)爭激化了中國社會矛盾,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fā) B、太平天國運動反對鴉片戰(zhàn)爭中清政府的賣國行為 C、太平天國運動以反對外國侵略為主旨 D、鴉片戰(zhàn)爭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的根源21、從內容上看,《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現在( )①不能對當時的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正確的判斷 ②帶有強烈的小農意識 ③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④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2、與以往的農民戰(zhàn)爭相比,太平天國運動的新時代特點表現在( )①運動規(guī)?涨熬薮螈诜捶饨ㄍ瑫r反侵略③表達了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思想④提出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主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宋教仁在1907和1908年的筆記中說“同盟會自成立以來,會員多疑心疑德,余久厭之。”“文素日不能開誠布公,虛懷坦誠以待人,做事近乎專橫跋扈,有令人難堪處故也。”“孫逸仙那樣的野心家做領導人,中國革命要達目的,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的!边@段史料最能說明 ( )A.宋教仁與孫中山的矛盾不可調和 B.同盟會內部對孫中山的領導地位不認可C.孫中山的專斷作風為革命帶來隱患 D.同盟會內部分歧,組織渙散嚴重 24、近代史學家陳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革命過后的社會民眾心理“呼喚一個能迅速結束動亂、穩(wěn)定政局的人物……!边說:“袁世凱是選舉出來的,于法有據。”陳旭麓的論證旨在說明 ( )A.袁世凱上臺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凱上臺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發(fā)社會動蕩 D.改良更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25、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一書中指出:“革命與民國并未帶來預期的和平與秩序,民國時期較以前經歷更多的痛苦與失序,它重現了傳統(tǒng)上緊隨王朝衰亡而來的失序與混亂。”這表明( )A. 相較于推翻舊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難 B. 辛亥革命沒有帶來社會進步C. 革命比建國更重要 D. 民國時期的社會重建沒有任何成效 26、下列有關國民革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以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一大”的召開為國民革命運動開始的標志B.在中國國民黨“一大”會議上,國共兩黨以“黨內合作”的方式實現第一次合作C.國民革命軍經過半年時間,勢力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D.國民革命運動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27、中共的壯大與一座山的名字緊緊相連,這就是被稱為“革命搖籃”的井岡山。作為中國革命的圣地,井岡山創(chuàng)造了數個“第一”。下列判斷不準確的是 ( )A.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道路的起點 B.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C.在這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 D.開展了中國第一次土地革命運動 28、1963年董必武暢游嘉興南湖,憶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揮筆題聯:“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边@里的“星星火”是指( ) A.五四運動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中國共產黨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D.毛澤東發(fā)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9、《全球通史》寫道:“當凡爾賽的調停人沒有將這個丟失的省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第一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14956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