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綱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2.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3.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分析解讀 1.掌握某一地區(qū)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各組成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及地理環(huán)境整體性的表現(xiàn)。2.重點把握自然帶的三種地帶性規(guī)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和地的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3.掌握世界某些區(qū)域因自然因素的變化而形成的非地帶性規(guī)律。
第1講 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
一、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
1.表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各組成要素及其________上的差異。
2.成因:不同地域________、________分布的不同狀況。
3.自然帶
4.空間上的規(guī)律性 地域分異規(guī)律 地域分異規(guī)律
誤區(qū)警示 自然帶的分布并不完全與氣候類型相吻合,因為自然帶是氣候、地貌、水、生物和土壤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帶對應的氣候類型不盡相同,如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對應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
(2)相同的氣候類型對應的自然帶不惟一,如溫帶大陸性氣候?qū)匀粠О貛Р菰瓗Ш蜏貛Щ哪畮А?br />二、地理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
1.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
分異規(guī)律形成基礎影響因素典型地區(qū)圖示
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________太陽輻射________地區(qū)及中緯度一定范圍內(nèi)
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經(jīng)度地帶性)
________海陸分布________地區(qū)
地的垂直地域分異(垂直地帶性)水熱狀況________________海拔較高的低緯地
2. 非地帶性現(xiàn)象: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地形起伏和________等因素的影響。
考點一 陸地自然帶的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
典例導入 1.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我們可以從氣壓帶、風帶的分布規(guī)律推測氣候的形成與特征,而氣候又是影響自然帶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氣候類型分布模式圖”與“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之間的對應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 性。
(2)在“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中,甲地位于 (風帶),請在圖上相應的位置用箭頭畫出該風帶的風向。
(3)A地終年受赤道低氣壓帶的控制,形成的氣候類型是 ,對應的自然帶①是 帶。
(4)從“氣壓帶與風帶模式圖”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氣候,與之對應的④地的自然帶是 帶。
(5)在“自然帶分布模式圖”中,自然帶①②③④的變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中的 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 為基礎的。自然帶⑤⑥⑦⑧的變化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中的 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 為基礎的。
疑難剖析
1.圖形記憶自然帶和氣候類型的分布(以北半球為例)
2.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
地域分異規(guī)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經(jīng)度地帶性)
定義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或者說每個地帶與緯線大體平行地伸展成條帶狀自然帶沿著經(jīng)度變化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并大致與經(jīng)線平行地伸展成條帶狀
影響因素主導因素熱量(太陽輻射)水分(海陸位置)
成因總結(jié)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即以熱量為基礎水分條沿經(jīng)度變化的方向變化,即以水分為基礎
分布特征延伸方向緯線方向(東西方向)經(jīng)線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緯度變化方向(南北方向)經(jīng)度變化方向(東西方向)
典型地區(qū)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qū)中緯度地區(qū)
典型景觀變化例證
沿!麅(nèi)陸←沿海
特別提示 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判斷方法
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主要包括從赤道到兩極地域分異規(guī)律和從沿海到內(nèi)陸地域分異規(guī)律。
(1)在分析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太陽輻射:赤道??→遞減兩極
↓
熱量帶:赤道??→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寒帶兩極
↓
植被:赤道??→雨林、常綠闊(硬)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苔原、冰原兩極
↓
土壤:赤道??→酸性、中性、偏堿性兩極
(2)在分析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時可按以下思路進行:
自海洋的暖濕氣流:沿海??→遞減內(nèi)陸
↓
降水量:沿海??→遞減內(nèi)陸
↓
植被:沿海??→森林、草原、荒漠內(nèi)陸
↓
土壤:沿海??→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內(nèi)陸
考點二 陸地自然帶的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典例導入 2.讀“某地南北坡垂直帶譜圖”,完成(1)~(2)題。
(1)關(guān)于該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是斷塊
B.該位于南半球
C.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G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上升
D.該常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
(2)關(guān)于該南北坡垂直自然帶帶譜,敘述正確的是( )
A.南坡帶譜比北坡豐富,因為南坡海拔高
B.G自然帶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北坡,說明南坡氣溫低
C.E自然帶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低于南坡,說明南坡水熱條優(yōu)于北坡
D.與F相似的水平自然帶在我國西北地區(qū)分布的海拔會更高
疑難剖析
1.影響地垂直自然帶譜復雜程度的因素
(1)體所在緯度——相同高度的體,緯度越低,自然帶譜越復雜。
(2)體海拔——緯度相當?shù)捏w,海拔越高,自然帶譜越復雜。
(3)頂、麓之間相對高度——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譜越復雜。
2.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的表現(xiàn)
(1)從麓到頂?shù)臒崃坎町惡艽?br />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6℃。據(jù)此可知:從麓到頂?shù)淖匀粠Х之愵愃朴谟沙嗟赖絻蓸O的地域分異(下圖);緯度越低,相對高度越大,自然帶類型越多。
(2)從麓到頂?shù)乃譅顩r差異明顯
一般說,從麓到頂降水量呈“少—多—少”變化。因此,有些基帶在草原或荒漠的高,由于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現(xiàn)森林帶,如天。
(3)隨緯度和坡向的變化,同一自然帶在不同地區(qū)分布高度不同:
①體所在緯度——同類自然帶的分布,在低緯的地海拔高,在高緯的地海拔低。如針闊葉混交林帶,在亞熱帶(臺灣玉)海拔可達2 800米,到暖溫帶(小五臺)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溫帶(長白)僅及1 200米。
②坡向——同一體,同類自然帶的分布,陽坡高、陰坡低。
特別提示 (1)判斷陽坡和陰坡、南北半球:一般情況下,同一自然帶的海拔,地陽坡高于陰坡。若知陰、陽坡的南北方位,還可以判斷出南、北半球。如下圖(以北半球為例):
(2)判斷體所在熱量帶:通過基帶的自然帶確定所在熱量帶。所謂基帶,即高麓的自然帶,位于垂直自然帶的最低層,如上圖,最低層自然帶是落葉闊葉林帶,可知此體位于暖溫帶地區(qū)。
考點三 非地帶性現(xiàn)象及其成因
典例導入 3.讀圖,回答(1)~(2)題。
(1)據(jù)各自然帶在圖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確結(jié)論是( )
A.O→a距離海洋越越近
B.O→a海拔越越低
C.O→b年降水量越越多
D.O→b所處緯度越越高
(2)在自然帶的實際分布上,針葉林帶、苔原帶在南半球缺失是受( )
A.西風漂流的影響 B.地勢起伏的影響
C.海陸分布的影響 D.水分因素的影響
疑難剖析 非地帶性現(xiàn)象及其成因
受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出現(xiàn)了一些非地帶性地理景觀和自然帶現(xiàn)象。常見的非地帶性現(xiàn)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因素地區(qū)自然帶和地表景觀成因
地帶性分布(理想狀態(tài))非地帶性分布(現(xiàn)實狀況)
海陸分布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qū)苔原帶、針葉林帶無南半球該緯度無陸地
北極地區(qū)冰原帶無北極地區(qū)以北冰洋洋面為主
地形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亞高原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荒漠帶安第斯脈阻擋西風進入,處于背風坡
科迪勒拉系西側(cè)東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帶狀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狹長條狀科迪勒拉系的阻擋
東非高原熱帶雨林帶熱帶草原帶地勢高,氣溫低,對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和高原地區(qū)與當?shù)氐乃阶匀粠б恢赂咧参飬^(qū)地勢高,水熱條差
洋流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陸東、西兩岸東西兩岸自然帶的分布緯度應該大致相當大陸東岸自然帶向較低緯度延伸,大陸西岸自然帶向較高緯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緯度,大陸東岸是寒流,降溫減濕。大陸西岸是暖流,增溫增濕
洋流北半球中低緯度大陸東、西兩岸東西兩岸自然帶的分布緯度應該大致相當大陸東岸自然帶向較高緯度延伸,大陸西岸自然帶向較低緯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緯度,大陸東岸是暖流,大陸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熱帶地區(qū)的大陸西岸森林帶或草原帶熱帶荒漠帶寒流起降溫減濕作用
歐洲西岸針闊混交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分布范圍特別廣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水分昆侖麓溫帶荒漠帶綠洲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豐富
尼羅河谷地熱帶荒漠帶綠洲尼羅河河水灌溉
特別提示 非地帶性地域分異的主要表現(xiàn)可以總結(jié)成“缺失”“改變”“約束”“塊狀”等方面。
①缺失:受海陸分布的影響,某些地區(qū)缺失某種陸地自然帶,如南半球大陸上缺失亞寒帶針葉林帶和苔原帶。
②改變:受地形因素的影響,某些陸地自然帶的分布發(fā)生了變化。例如,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東部,由于受馬達加斯加暖流和信風迎風坡的影響,形成了熱帶雨林帶,而該島的西部卻是熱帶草原帶。
③約束:自然帶的分布范圍受到約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qū),自然帶分布范圍很窄,呈條狀分布,就是由于科迪勒拉系的阻擋。
④塊狀:位于熱帶荒漠和溫帶荒漠中的綠洲是受高地形、土壤和水分等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例如,我國新疆的天和昆侖麓的綠洲是由高冰雪融水在麓沖積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典例 (2010•福建綜)下圖示意長江上游地區(qū)雪線高度的經(jīng)向和緯向變化趨勢。完成(1)~(2)題。
(1)該地區(qū)雪線高度變化的趨勢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東增高
C.自東北向西南增高 D.自東南向西北增高
(2)影響該地區(qū)雪線高度變化趨勢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熱量 D.坡向
?思維過程
答案 (1)D (2)B
?方法技巧
1.影響雪線的因素分析
雪線是永久積雪帶的下限(雪線以上氣溫在0°C以下)。
地球上各地區(qū)雪線的分布高度起伏變化,主要取決于氣候與地貌因素的綜合作用。影響因素分析如下:
(1)氣溫:地表氣溫由低緯向兩極遞減,因而雪線分布高度的總趨勢也由低緯向兩極降低。
(2)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雪線越低,反之亦然。因而,全球雪線高度最高的地區(qū)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熱帶高氣壓帶。
(3)地貌:地貌因素對雪線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勢和坡向上。陡峻的地,不利于積雪保存,雪線偏高,緩坡雪線較低;陽坡雪線高,陰坡雪線低;迎風坡雪線低,背風坡雪線高。
2.雪線高度的判斷
夏季氣溫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積雪,即夏季氣溫0℃線為體的雪線。雪線是冰雪帶的下限,其高度與緯度、坡向和坡度有關(guān)。一般說:
(1)低緯雪線高,高緯雪線低。(2)陽坡雪線高,陰坡雪線低。(3)迎風坡雪線低,背風坡雪線高。(4)陡坡雪線高,緩坡雪線低。
考查點一 自然帶與氣候的對應關(guān)系
1.讀“P地氣溫和降水資料圖”,判斷P地的自然帶類型( )
A.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C.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溫帶草原帶
考查點二 陸地自然帶的水平地域分異規(guī)律
十月,我國大部正值金秋,秋的畫卷如火如荼次第展開。某自駕游車隊開啟了尋秋之旅,其尋秋路線如圖所示。結(jié)合下圖回答2~3題。
2.此季節(jié),以“碧云天,黃葉地”為主要景觀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能夠觀賞到下圖四類景觀的尋秋路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點三 陸地自然帶的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和
非地帶性現(xiàn)象
下圖為“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和“地區(qū)氣候資料圖”,圖中地側(cè)的坡為西側(cè)。讀圖回答4~6題。
4.關(guān)于圖示區(qū)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海域洋流對沿岸有增溫增濕的作用
B.該地是由斷層作用形成的塊狀
C.地區(qū)的自然帶為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D.1月地區(qū)受自海洋氣流的影響
5.側(cè)同一自然帶的高度比另一側(cè)高,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側(cè)是陽坡,熱量條好
B.側(cè)是陰坡,熱量條相對較差
C.側(cè)是背風坡,降水較少
D.側(cè)是迎風坡,降水豐富
6.圖中非地帶性荒漠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
C.海陸分布 D.降水
7.下圖為“安第斯的植被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垂直帶譜包括起始帶—基帶(地底部第一個自然帶)、樹線(森林上限,通常與最熱月平均氣溫10℃的等溫線相吻合)、雪線(永久積雪冰川的下界)、頂帶(地垂直自然帶中最高的自然帶)。請分別說出圖中安第斯脈東坡的基帶和頂帶的名稱,樹線和雪線的高度,并計算麓地帶的氣溫。
(2)請分析圖中安第斯雪線東坡低、西坡高的原因。
(3)簡述地植被垂直變化的原因。
時規(guī)范訓練
(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讀“六種植被類型圖”,回答第1題。
1.下列自然帶和對應氣候類型連線錯誤的是( )
A.熱帶雨林帶——熱帶雨林氣候
B.針葉林帶——溫帶大陸性氣候
C.常綠硬葉林帶——熱帶沙漠氣候
D.落葉林帶——溫帶海洋性氣候
某研究人員依據(jù)我國多年平均氣候資料,按一定方向分別選取了A→F和①→⑥共12個地區(qū),分類繪成甲、乙兩圖。讀圖完成2~3題。
2.甲、乙兩圖反映的地理環(huán)境分異規(guī)律分別為( )
A.甲圖反映從赤道到兩極分異
B.乙圖反映從赤道到兩極分異
C.甲圖反映由背風坡向迎風坡分異
D.乙圖反映由平原向高原分異
3.某地水熱狀況與A和⑥地區(qū)相似,則該地( )
A.自然帶為熱帶草原帶
B.該地自然植被可能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C.光熱資豐富,盛產(chǎn)長絨棉
D.可能為我國熱帶作物生產(chǎn)基地
讀圖,完成4~5題。
4.圖示區(qū)域的自然景觀( )
A.以東西方向變化為主 B.以南北方向變化為主
C.以熱帶荒漠植被為主 D.以亞熱帶常綠林為主
5.圖中陸地東部地區(qū)自然帶對應的氣候類型是( )
A.熱帶草原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熱帶雨林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2010年7月12日,南非足球世界杯決賽在約翰內(nèi)斯堡舉行,最終西班牙隊戰(zhàn)勝荷蘭隊獲得冠軍。結(jié)合“西班牙和南非兩國某自然帶的分布圖”,回答6~7題。
6.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的自然帶為( )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D.熱帶草原帶
7.圖1中該自然帶的分布最高緯度高于40°,而在圖2中分布的最高緯度低于35°,影響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陸分布及輪廓 B.大氣環(huán)流的差異
C.地形分布 D.洋流影響
下圖是“我國三座地自然帶垂直變化圖”。讀圖回答8~9題。
8.圖中①②③分別是( )
A.大興安嶺 賀蘭 天
B.呂梁 陰 天
C.呂梁 祁連 阿爾泰
D.橫斷 昆侖 喜馬拉雅
9.造成②地兩側(cè)不同坡帶譜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熱量 B.降水 C.海拔 D.緯度
下表中序號①至⑥為我國六座城市。據(jù)此,回答10~12題。
(單位:℃)
序號一月均溫七月均溫年均溫
①-0.327.314.2
②4.729.317.2
③13.328.421.8
④-2.926.612.7
⑤2.128.315.7
⑥15.828.822.9
10. ⑥→⑤→④城市一月均溫的變化體現(xiàn)了( )
A.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B.從沿海到內(nèi)陸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C.垂直地域分異規(guī)律
D.非地帶性地域分異
11.①→②→③均為我國東部地區(qū)城市,影響它們年均溫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陸位置
C.太陽輻射 D.人類活動
12.與④、⑤、⑥相對應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A.成都、武漢、杭州 B.石家莊、合肥、香港
C.鄭州、西安、蘭州 D.長沙、鄭州、廣州
讀“我國部分地垂直帶譜圖”,完成13~15題。
13.按由高緯到低緯排序正確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14.圖中針葉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熱量 B.水分 C.坡向 D.地形
15.丙圖中苔原帶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緯度低 B.海拔高度低
C.處于陰坡 D.處于背風坡
二、綜合題(共40分)
16.讀“世界某區(qū)域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
(1)圖中植被①表示 ,這類植被分布地區(qū)出產(chǎn)優(yōu)質(zhì)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植被帶的南北更替體現(xiàn)了自然環(huán)境 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3)圖中洋流對②地的自然環(huán)境有何影響?
17.下圖是“我國不同緯度的兩座的垂直自然帶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4分)
(1)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南北坡向:B表示 坡,D表示 坡。
(2)D坡自然帶數(shù)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與乙的針葉林相比,甲的云杉林分布較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A坡沒有云杉林,簡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習講義
基礎知識
一、1.組合 2.物質(zhì) 能量 4.水平 垂直
二、1.從左往右,從上到上依次是:熱量 低緯和高緯 水分變化 中緯度 海拔高度 2.海陸分布 洋流
典例導入
1.(1)整體
(2)西風帶 西南風(畫圖略)
(3)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
(4)副熱帶高氣壓帶 西風帶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5)從赤道到兩極 熱量 從沿海到內(nèi)陸 水分變化
2.(1)C (2)C 3.(1)D (2)C
對點練習
1.C 2.D 3.C 4.C 5.D 6.A
7.(1)基帶為熱帶雨林帶,頂帶為永久積雪的冰川帶。樹線的高度為3 100米,雪線的高度為4 800米。麓地帶的氣溫28.8℃(據(jù)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計算得出)。
(2)東坡永久積雪和冰川帶比西坡低,主要原因是東坡降水優(yōu)于西坡,使冰雪面積分布更廣。
(3)在高地區(qū)隨著海拔的變化,氣溫和降水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造成植被在體上的分布發(fā)生垂直變化。
時規(guī)范訓練
1.C 2.A 3.D 4.A 5.C 6.C 7.A 8.A 9.B 10.A 11.C 12.B 13.A 14.A 15.B
16.(1)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光熱充足或夏季炎熱干燥
(2)從赤道到兩極(或緯度地帶性)
(3)該洋流為寒流,對②地具有降溫減濕作用,使沙漠逼近海岸。
17.(1)北 南
(2)緯度較低;相對高度較大 位于西風帶的迎風坡,西風能把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帶到此地,降雪量大
(3)甲緯度較高,溫度較低
(4)地處亞歐大陸內(nèi)陸腹地;受周圍地阻擋,海洋水汽難以進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san/49605.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1屆高考地理第一輪專題考點復習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