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暑假測試題及答案:《石鐘山記》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一、下列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彭蠡(lǐ) 酈元(l) 鐘磬(qng) ?(bāo)

B.鏗然(kēng) ??(kōng) 莫夜(m) 棲鶻(h)

C.磔磔(zh) 鸛鶴(gun) 穴罅(xi) 噌?(chng hng):

D.?坎(kuǎn) 鏜? (tāngt)識之(zh) 澎湃(pi)

二、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始訪其遺蹤 訪,尋訪 然是說也,余尤疑之 尤,更加

B.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舟,坐船 適,到

C.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莫,暮 汝識之乎 識,記得

D.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 殆,幾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本來

三、寫出下列多義詞的義項。

1.鼓

(1)微風(fēng)鼓浪( )

(2)噌?如鐘鼓不絕( )

(3)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 )

(4)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

2.當(dāng)

(1)有大石當(dāng)中流( )

(2)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

(3)當(dāng)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 )

(4)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 )

(5)卿卿復(fù)卿卿,木蘭當(dāng)戶織( )

四、寫出下列虛詞的不同義項。

1.何

(1)不然,籍何以至此( )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 )

(4)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

(5)豫州今欲何至( )

2.而

(1)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

(2)余固笑而不信也( )

(3)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

(4)涵淡澎湃而為此也( )

(5)吾恂恂而起( )

(6)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

五、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

A.至莫夜月明

B.汝識之乎

C.周景王之無射也

D.長樂王回深父

六、以下各句中雖的意義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1.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2.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

3.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4.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5.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6.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

A.1、2、6/3、4、5 B.1、2、3/4、5、6

C.1、2/3、4、5、6 D.1、3/2、4、5、6

七、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類,全出現(xiàn)名詞作狀語的一組是()。

1.大石倒立千尺

2.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3.土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4.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罅

5.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6.酈元之所見,殆與余同,

7.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8.酈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

9.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10.天下云集響應(yīng)

A.1、3、5、7、9、10 B.l、2、3、5、8、10

C.1、2、4、5、8、10 D.2、4、6、8、9、10

八、下列句子中不屬于名詞作狀語的一項是( )。

A.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D.卒廷見相如

九、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項是( )。

A.時人莫之許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D.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十、將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2.?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

3.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

4.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

十一、用原文的語句回答問題。

1.作者認(rèn)為,世人不能準(zhǔn)確說明石鐘山得名由來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結(jié)尾段,作者對酈道元和李渤所持的各是什么態(tài)度?

十二、略

十三、閱讀唐代李渤《辨石鐘山記》,完成文后各題。

《水經(jīng)》云:彭貂之口,有石鐘山。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響若洪鐘,因受其稱。有幽棲者(隱居的人,即李渤自稱),尋綸(釣魚)東湖,沿瀾窮此。遂躋崖穿洞,訪其遺蹤。次(臨時住宿)于南隅,忽遇雙石,漱(傾斜)枕潭際,影淪(倒映)波中。詢諸水濱,乃曰:石鐘也,有銅鐵之異焉?鄱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止響騰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聯(lián)氣凝質(zhì),發(fā)為至靈,不然,則安能產(chǎn)茲奇石子?乃知山仍石名,舊矣。如善長(酈道元字善長)之論,則瀕(瀕臨)流(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貫之。聊刊前謬,留遺將來。貞元戊寅歲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號)記。

1.解釋加點的詞。

(1)山涵其英 涵:

(2)山仍石名 仍:

(3)安能產(chǎn)茲奇石乎 茲;

(4)瀕流庶峰 庶:

2.寫出《石鐘山記》中與本段中下列語句意思相應(yīng)的句子。

(1)?止響騰余歇

(2)如善長論

3.與乃知山仍石名中名的含義相同的一項( )。

A.有仙則名 B.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C.名微而眾寡 D.而此獨以鐘名

4.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詢諸水濱

(2)聊刊前謬,留遺將來

(3)有銅鐵之異焉

5.用上文中的有關(guān)語句回答問題

(1)李渤探訪石鐘山遺蹤所得的結(jié)論是什么?

(2)李渤對酈道元的觀點持什么態(tài)度?文中是怎樣說的?

6.蘇軾在《石鐘山記》中對李渤的觀點是怎樣評價的?(用原文語句回答)

參考答案

一、A

二、D

三、1.鼓 (1)振動 (2)鼓 (3)彈奏 (4)擊鼓 (5)擊鼓

2.當(dāng) (1)擋住 (2)應(yīng)當(dāng) (3)在 (4)抵擋 (5)對著

四、1.何 (1)什么 (2)怎么 (3)多么 (4)為什么 (5)哪里

2.而 (1)表承接 (2)表并列 (3)表轉(zhuǎn)折 可是 (4)因而 (5)表修飾 地 (6)表假設(shè) 如果

五、C

六、A

七、B

八、C

九、C

十、1.現(xiàn)在把鐘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風(fēng)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

2.鼓槌停止敲擊,余音還在傳揚,就以為得到(名為石鐘)的緣由了。

3.被敲打時發(fā)出響亮聲音的山石,到處都是這樣。

4.我從齊安坐船到臨汝去。

十一、1.酈元之所見聞雖知而不能言。

2.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十二、1.蘇軾,子瞻,東坡居士。北宋。

2.解疑,實地考察去探究石鐘山命名的真實原由,記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3.議論 記敘、描寫、抒情,記敘、描寫 議論,議論。因事。

十三、1.(1)蘊(yùn)含 (2)沿襲 (3)這 (4)眾多

2.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fēng)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

3.D

4.(1)向住在水濱的人詢問原因

(2)姑且修訂前人的錯誤說法,以留給將來的人

(3)有銅鐵那樣的特異聲音

5.(1)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聯(lián)氣凝質(zhì),發(fā)為至靈山仍石名,舊矣。

(2)否定。如善長之論,則瀕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貫之

6.然是說也,余尤疑之何哉?笑李渤之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er/1250977.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二語文考試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