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與賞析(一)生命如風
好一個亙古的比喻。你也許感慨于它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著一絲痕跡;我卻跋山涉水,在時空里淘盡沙礫,找到了這個比喻的真諦:
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繪成籬笆墻的內(nèi)外,我們一層又一層地爬過。
事實上,這層層籬笆綴滿荊棘,我們通過時,往往遍體鱗傷,身心俱疲。這時,你看到,風在墻外千縈百折,不屈不撓地呼嘯而過,空氣中凝結下壯觀的痕跡。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NB021#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
梭羅說:“這兒可以聽到河流的喧聲。那失去名字的遠古的風,颯颯吹過我們的樹林。”或許回首遠古,能把生命如風的真諦領悟。
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jīng)輝煌的文人,因黃州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記。
頓悟。
于是他逍遙紅塵,寄情山水,最終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風,已遺落于歲月,無人見得了……
梵高看見了風。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懶散地躺著,糾結于一個難解的疑問與痛苦:耗盡心血的畫作,竟是一幅也無人理解,一幅也賣不出去!對于一個把藝術當生命的人來說,無人欣賞自己的藝術好比無人重視自己的生命,這是一種被輕視、被鄙棄的巨大痛苦!這是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見了一陣風穿過向日葵田地。那陣風被阻擋了,發(fā)出憤怒的吼叫。然而它們向前!向前!全然不顧被招搖的枝干劃破身軀,它們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畫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品。
……
關于風的故事太多。
在風吹著號角越過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荊棘林時,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已經(jīng)看到它在昭示著什么。
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
唯有學習風,我們才能藐視一切挫折,讓痛苦煙消云散,讓快樂灑滿旅途!
賞析:
全文構思新穎,詩意濃郁,首尾呼應,結構嚴謹。“風”為載體,寄情于“風”,表現(xiàn)了自己要“學習風”,“藐視一切挫折,讓痛苦煙消云散,讓快樂灑滿旅途”的堅定信念。作者以風設喻,緊密扣題,擬就了一個飽含哲理的開頭。然后審視歷史,評說古今,議論中外,擺事實,講道理,作喻證,分別列舉狄金森、蘇軾和梵高的感人事例,表明自己鐘情于風的理念。
美文摘抄與賞析(二)夏天的夜晚
帶著微熱的東南風吹在身上,我便知道盼著的夏天,近了。
大自然的萬物也都從溫暖的春天中走出來,打算提提精神感受夏天的滂沱大雨,淋個暢快。
春天還是嫩芽的大樹,現(xiàn)在也是濃密的綠茵,濃濃的綠色映入眼簾,便突然感到一陣從未有過的涼爽。
夕陽西下,那遙遠的天際被映的一片通紅,漫長的晝轉眼變成了黑夜。那是孩子們最愛玩的時候。
一輪明月掛在天空,周圍只有稀少的星星為她伴舞。黑暗的大地與皎潔的月光遙相呼應著,人們在那棵大樹下坐著,帶著扇子的輕輕的的搖擺,時而飄過一陣涼爽的風,空氣似乎在瞬間變得清新起來。
大人們在盡情的談笑,孩子們在盡情的玩耍,在一片談笑聲中,附近的樓房、高樓大廈的燈都亮了起來。從半空中映照在家旁的湖里。平靜的湖面閃著光芒,一片魚鱗似的銀波時不時被幾只不知名的小鳥所打擾,一會兒就又恢復了寧靜。
周圍的燈火越來越多,像星星閃爍不定。我坐在公園里的小凳子上,耳邊不時傳來一陣笑聲。目光穿過湖面,望著依舊繁忙的大街,過往的人群,聽著大人們談論著過失,我用扇子驅(qū)趕著白天太陽炙曬的余溫,不知道遠在海外的同胞們能不能與我們共賞這輪滿月。
幾聲鳥叫打亂了我的思緒,回頭望望,人剩得不多了,我一邊趕著小蟲子一邊往回走。
夜深人靜,月亮升的更高了。一切的一切又恢復寧靜,偶爾還可以聽見幾聲鳥叫和樹葉“沙沙”的聲音……
在同學們的內(nèi)心深處,什么是最難忘的呢,可能是一次游戲,可能是一本課外圖書,也可能性是一次特殊的經(jīng)歷,如果有時間,我勸你也在夏天的夜晚,好好體驗一下美麗的夏夜,那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點評:
這篇習作就是對夏夜的描寫,我想,如果你認真讀一讀,一定會有收獲,一定會有啟發(fā)。
美文摘抄與賞析(三)讀《夏》有感
梁衡的《夏》實在令我拍案叫絕!他擺脫歷代文人贊賞春花秋月的窠臼,而在“浸在苦澀的汗水里的夏”上做文章,構思新穎,匠心獨運。
設若單單著眼于夏的苦澀,那也不足為奇。這篇文章之所以與眾不同,是由于作者極力贊美夏的“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試想一下:那夏景之美與農(nóng)民之勤繪成的一副副水乳交融的“景美人勤圖”不堪稱夏日一絕嗎?歷代被人們所厭惡的夏就這樣被梁衡以神來之筆繪成了人人向往的金色之夏、收獲之夏、希望之夏!
寫作技巧也是文章的一個亮點。無論是比喻,還是擬人都竭力擺脫空洞,具體的讓讀者可以看見、可以摸著。文中說,夏的色彩是金黃的。它以碧波、嫩竹似的春之綠和夕陽、紅葉似的秋之赤進行對比,那么形象、生動。既豐富了讀者的視覺感受,又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我以前曾是那么的討厭夏,可如今(讀了《夏》以后)卻對夏充滿了濃濃的喜愛之情!細細回味,夏的確有許多被眾人忽略的閃光點:那連綿的蟬鳴,象一支蓬蓬勃發(fā)的夏的贊歌;那翻滾的麥浪,是一片夏的收獲之海;那火紅的太陽,似收獲以后農(nóng)民的笑臉……而這些,只有懂得“幸福里浸著苦澀的人”才會明白。
賞析:
一篇好的讀后感,一定要對所讀的文章有深刻的理解,不然寫出來的讀后感也只能是空洞無物,這篇讀后感的作者不僅讀透了原文,而且還能用心感受生活。針對原文,小作者從內(nèi)容、語言方面略加賞析,然后自然流露出對夏的情感,可謂水到渠成。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也不一般,既如行云流水,又簡潔凝練,絕不拖泥帶水。文章結尾耐人尋味,“幸福里浸著苦澀”告訴我們:懂得付出,才能享受幸福,學習亦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iyu/85477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