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zhū sī mǎ jī
【成語解釋】
蛛網的細絲與馬蹄的痕跡。比喻可供尋查推求的細微線索!蛘Z本唐.楊筠松《龍經.上經撼龍經.破軍星》。
【成語典故】
◎1唐.楊筠松《龍經.上經撼龍經.破軍星》
貪狼破軍如頓旗,一層一級名天梯。頂尖沖前有巖穴,伸頸猶如雞乍啼。頂頭有帶下巖去,引到平處如蛛絲。欲斷不斷馬跡過,東西隱顯梭中絲。三吉之星總如此,此處名為吉破地。
【成語注解】
1、貪狼:星名,即“天狼”。大犬星座的主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外最明亮的恒星。一月的晚上八至九點,能清晰看見。古人均認為天狼星出現或星光由青白轉紅時,盜賊、災難或疾病將要發(fā)生。臺灣民間稱為“賊仔星”,為不吉祥、貪殘及侵掠者的象征。
2、破軍:星名,北斗的第七星。
3、 梭中絲:藏于梭子里的絲線。梭,織布時用來牽引緯線的器具,兩頭尖,中間粗,形似棗核,絲束放于中空部分。
◎2唐.楊筠松《龍經.上經撼龍經.武曲星》
武曲尊星性端莊,?離祖宗即高昂。星峰自與眾星別,不尖不圓其體方。高處定為頓笏樣,且是無腳生兩傍。如與星峰止一二,方岡之下如驅羊。方岡或為四角帳,帳中出帶微飛揚,飛揚要得穿帳去,帳上兩角隨身張。枝葉不多關峽少,卻有護衛(wèi)隨身防。帶旗帶節(jié)來擁護,旌節(jié)之峰多是雙,更有刀劍同護送。刀劍送后前圓岡,離宗斷處多失脈。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
【成語出處】
1、清.王家賁〈別雅序〉:“而此書又大開通同轉假之門,泛濫浩博,幾疑天下無字不可通用,而實則蛛絲馬跡,原原本本,具在古書。”
2、清.沈德潛《說詩?語.卷上》:“以下隨手波折,隨步換形,蒼蒼莽莽中,自有灰線蛇蹤,蛛絲馬跡,使人眩其奇變,仍服其警嚴。”
3、清.施閨章《蠖齋詩話.近體結句》:“結句有承上意者,須蛛絲馬跡乃佳。”
【成語用法】
語義說明 比喻可供尋查推求的細微線索。
使用類別 用在“微小線索”的表述上。
【蛛絲馬跡造句】
1、這個名偵探憑著一點蛛絲馬跡,就找出兇手,令人佩服。
2、警方仔細地搜尋現場,希望能找到些有助破案的蛛絲馬跡。
3、這個歹徒的作案手法高明,現場竟然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
4、為了偵破案件,警方在刑案現場上不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
5、透過這些蛛絲馬跡的線索,我們可以約略想象原始人的生活。
6、警察根據現場找到的蛛絲馬跡,進行分析追蹤,終于抓到了搶匪。
【近義詞】 蛛絲鼠跡
【參考詞語】:馬跡蛛絲
【漢語拼音】:mǎ jī zhū sī
【成語解釋】:即“蛛絲馬跡”。見“蛛絲馬跡”條。
1、唐.楊筠松《龍經.上經撼龍經.武曲星》:“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源)
2、《花月痕.第五回》總評:“草蛇灰線,馬跡蛛絲,隱于不言,細入無間。”
【蛛絲馬跡的成語故事】
蛛絲,指蛛網的細絲;馬跡,指馬踏過的足跡。蛛絲微細,馬跡模糊,然多依稀可辨,兩者合用指隱約可尋的線索!洱埥洝肥且徊恐v述風水地理的書籍,以龍喻地上山脈,配以九星,來定吉兇。該書〈上經撼龍經.武曲星〉中,有“拋梭馬跡蛛絲長,梭中自有絲不斷”,〈破軍星〉中也有“引到平處如蛛絲,欲斷不斷馬跡過,東西隱顯梭中絲”的文句,都是用蛛絲、馬跡來比喻地脈隱隱可尋。例如在形容貪狼破軍的地形時,說整個看來像是層層迭進之天梯,最高處有巖穴突出,樣子就像只正在啼叫的公雞。從山頂有一條脈帶向下延伸,來到平地雖然不明顯,正有如蛛絲的樣子,欲斷不斷,有馬跡可尋;橫貫東西,也像藏于梭中的絲。后來,“蛛絲馬跡”就用以比喻隱約可尋的線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iyu/101131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