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對日記沒有說再見
李義
①日記其實是一個習(xí)慣。因為天天寫才是日記。
每日最后一件事就是同自己的日記見一次面。打開日記,就看見了一個個日子的驛站,看見了生命的一個個驛站。
寫了月日、星期、天氣,然后提了筆,看見筆和筆的影子在一片帶橫格的白紙上沉默。
沉默的筆像在回憶,像在數(shù)今天走過的腳步,像在跟一截生命道別。
刷牙缸里的牙刷,合上的書本,傾瀉著的燈光,流淌著的血管里的血,鋪開的日記,像是在舉行一個告別儀式,跟今天這一截生命道別。
假如明天不再存在,這日記真該日日去記,記好,這是另一種形式的遺書。
②回憶時,不時發(fā)現(xiàn)一日的二十多個小時只留下一兩個細(xì)節(jié),甚至沒有細(xì)節(jié)。日子重復(fù)著日子,像昨天剛走了一個貧血患者,今天又來了一個患貧血的人。
平靜的日子就這樣悄悄地走了,像一個窮朋友悄悄地走遠(yuǎn)了,待此刻發(fā)現(xiàn)時,只看見他遠(yuǎn)去的背影,只看見日子離去的背影。
③有時幾天沒記,再記時筆就像一個曠了幾天課的學(xué)生。那幾天的日子,像從一塊冰面上滑過去了。
日記上的日期、連續(xù)的自然數(shù),像是一根針線把日子串起。
一本日記,像一塊密密地播種了文字的土地。
有什么理由不給生命留一份清單呢?
④生活中不敢罵的人.不敢讓人看見的哭,不敢說出去的愛,可在日記里罵個夠,哭個夠,愛個夠。
記思想的日記像閃著星的夜空,記心情的日記像叮咚的溪,記往來人事的日記像一卷生活的畫面。
情人的日記能吸引蜜蜂,文人的日記可治療弱智,科字家的日記含有金屬,政治家的日記注滿了歷史的標(biāo)點。
每篇標(biāo)有日期的文字都是日記。人類的文明大多初源于此。
要選一個好干部,日記可供參考,用什么樣的人,在日記里可以找到。而陰謀家從不保留日記。
⑤惟有日記能心心相印、能白頭偕老、能忠貞不渝。
日記是最好的鏡子,讓你認(rèn)識自己。
日記的記性最好,至少不會忘記主人。說不定還會使你不朽。
把自己發(fā)表給后人,讓后人閱讀先人,讓后人原諒先人。
⑥日記封面上的那些話,是一些日子的主題。
比如:“求知·拼搏·足跡”,比如:“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春雨一樣幸!,比如:“我是我從未遇到過的人”,比如:“向正在受苦受難而又頑強奮斗的自由靈魂致敬”。
就像從日子里摘出一束花插在這里,扉頁上又摘出了一些日子,多是發(fā)了作品,遇了重大事件的日子。
⑦唉,日子、日子。
留住日子的惟一方式是在日子里奔跑。
日記留不住日子。日記是對日子的紀(jì)念。像是用筆從日子里釣了一尾尾文字符號的魚。
像是把生命用這些文字符號,輸進了人生的電腦。
把日記本提起來抖抖,像風(fēng)吹響了一樹的葉子。
眼一閉,日子都像葉子一樣飄落了。二十八年,約一萬個日子,像一個用我的名字稱呼的生命之樹上的一萬片葉子,在一場回憶的大風(fēng)中飛落了。
紛飛著,像雪花,像翅膀,飄落我日記的天空,飛滿我生命的天空。
不知道這葉子算不算一種收獲。
只知道自己享受了二十八年的所有日子,但是長長的日子快速放映,像一部只有我一個觀眾的影片。
日子拋棄了我。
只留下日記。像日子贈給我的明信片,像夾在立體的日子之間的一張張卡片或書簽。
每晚畫上日記的最后一個句號,就好像把今天的日子打發(fā)了,送出了門。
其實不打發(fā),日子仍會走的。
日子對日記無法說再見,
我終于聽見,日子對日記沒有說再見。
16.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2分)
①驛站()②血管()
③贈給()④享受()
17.“遺書”一般指人死前留下的書信,文中第①部分卻說日記是“另一種形式的遺書”,你怎樣理解“遺書”在這里的含義?(2分)
18.請根據(jù)你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仿照例句補充下列句子。(4分)
例:記思想的日記像閃著星的夜空,眨著眼睛呼喚你前行!
①記心情的日記像叮咚的溪,
②記往來人事的日記像一卷生活的畫面,
19.文中第②部分中的“像昨天剛走了一個貧血患者,今天又來了一個患貧血的人”,和“像一個窮朋友悄悄地走遠(yuǎn)了”,各自體現(xiàn)了對日子怎樣的態(tài)度?(4分)
20.古人曾說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文中第⑤部分卻說“日記是最好的鏡子”,這句話蘊含著怎樣的道理?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3分)
21.從文中第⑥部分作者對日記主題的提煉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借鑒作者的方法,請你也用一句話為自己的日記提煉主題。(4分)
22.本文的特點之一是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辭手法,請從文中選擇一句你認(rèn)為最恰當(dāng)、最精彩的比喻句,抄寫下來,并做簡要評析。(3分)
23.文章結(jié)尾從“無法說再見”到“沒有說再見”,意思得到了進一步升華。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你怎樣理解“日子對日記沒有說再見”這句話的含義?(3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1230332.html
相關(guān)閱讀:中考語文臨場最后叮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