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語,了解“說”的特點,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襯托和對比的寫法。
3.情感目標:理解“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勞動人民疾苦的感情。
二、學習重點:目標3
三、學習難點:目標2
四、學法指導:
1.第四段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蔣氏自陳心曲的話是全文主體,要著重領(lǐng)會。 運用對比的寫法,以捕蛇之“利”反襯賦斂之毒。
2.緊扣課文的“閱讀提示”和課后有關(guān)練習讀課文。
3.采用“讀讀、議議”相結(jié)合的方法。
五、學習過程
學習內(nèi)容 個人補充
一、預習導學
1.給加點詞注音
嚙人( ) 臘之( ) 攣?( )( ) 瘺( ) 癘( )
當其租入( ) 嗣( ) 幾死者數(shù)矣( )( ) 蒞事者( )
更若役( ) 日蹙( ) 殫( ) 頓踣( ) 死者相藉( )
毒癘( ) 曩( ) 隳突( ) 恂恂( ) 缶( )
謹食之( ) 熙熙( ) 以俟夫觀人風者( )( )
2.解釋加點詞
以嚙人,無御之者( )( ) 臘之以為餌( )
可以已大風( ) 太醫(yī)以王命聚之( ) 歲賦其二( )
當其租入( )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 ) 貌若甚戚者( )
幾死者數(shù)矣( )( ) 若毒之乎( )( )
更若役,復若賦( )( ) 君將哀而生之乎( )( )
則久已病矣( ) 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 殫其地之出( )
饑渴而頓踣( ) 觸風雨( )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曩與吾祖居者( ) 隳突乎南北 ( )( )
吾恂恂而起( ) 弛然而臥( ) 謹食之( )
時而獻焉(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以盡吾齒( )
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 ) 熙熙而樂( )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
3.“說”是一種什么樣的文體?
4.收集一些作者的資料。
二、課堂導學
1.熟讀課文,結(jié)合書下注釋,翻譯課文。
2.本文分為三部分,請簡要概括每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
3.分析課文
①文中的“異蛇”有何特點?永州人為什么要捕蛇?
②第二段首句“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對蔣氏作了介紹,是否還有別的意思?
③作者很同情蔣氏的遭遇,想幫他更換差事,不再冒著生命危險捕蛇,蔣氏為什么不同意呢?
④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文中成功的運用了反襯和對比的寫法,請找出來,簡要的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自主學習
一、基礎知識檢測:
(一)文學常識、文體知識填空:
1、本文節(jié)選自《 》,作者是 ,字 ,唐代河東解人,世稱“ ”,他與 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并稱“ ”,被列為“ ”之一。
2、“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可以用來 ,可以用來 ,也可以用來 ,但都是為了 ,寫法靈活多樣,講究文采。我們學過該文體的作品還有 、 、 、 、 。
(二)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嚙人( ) 得而臘之( ) 吾嗣為之( ) 蒞事者( )
日蹙( ) 頓踣( )殫其地之出( )隳突( )
恂恂( ) 死者相藉( ) 謹食之( )
(三)文言詞語的特殊現(xiàn)象及重點文言詞句的解釋:
1、解釋句中加框的字的意思:
⑴、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⑵、君將哀而生之乎
⑶、殫其地之出 ⑷、竭其廬之入
2、指出加框詞語的古今意義:
⑴吾祖死于是 古義: 今義:
⑵若毒之乎 古義: 今義:
⑶則久已病矣 古義: 今義:
⑷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古義: 今義:
⑸吾嘗疑乎是 古義: 今義:
⑹以盡吾齒 古義: 今義:
3、解釋重點文言詞在文中的意思:
⑴黑質(zhì)而白章 ⑵歲賦其二 ⑶吾嗣為之
⑷蔣氏大戚 ⑸向吾不為斯役 ⑹殫其地之出
⑺吾恂恂而起 ⑻弛然而臥 ⑼熙熙而樂
⑽隳突乎南北
4、翻譯重點句子:
⑴君將哀而生之乎
⑵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
⑶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⑷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⑸苛政猛于虎也
⑹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二)、默寫
1、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
, , , ,
, ,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2、悍吏之來吾鄉(xiāng), , , , 。
一、 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1、文章的第一段主要交代了 ,寫蛇之劇毒的句子是
,極言蛇之劇毒及其特殊醫(yī)療功能,其作用是 。
2、文章的第四段是蔣氏自陳心曲,運用了對比和反襯:回顧過去以鄉(xiāng)鄰們 跟自己 的情形對比;看現(xiàn)在以悍吏來鄉(xiāng)逼索租稅鄉(xiāng)鄰們 跟自己
對比,是為了說明 ,也有力的闡明了作者的 的觀點。
3、文章運用對比突出主題,以蛇之毒襯托 ,以捕蛇的險惡襯托 ,以捕蛇者茍且偷生之可哀襯托 ,
出奇制勝,波瀾起伏。其中點明主旨的句子是 ,
表明寫作目的的句子是 。
二、 對比閱讀,拓展提高:
(甲)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乙)孔子過泰山側(cè),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通“軾”,車前的橫木)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實在)似重(chóng很多)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親)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兼詞,即于之)。”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zhì記。┲,苛政猛于虎也。”
(丙)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用來……的)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以……為老師)之。吾師(動詞,學習)之道,夫庸知(哪管)其年(年齡)之先生于吾乎?是故無(無論、不分)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節(jié)選自韓愈的《師說》)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夫子式而聽之 ⑵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的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⑴ ⑵
⑴A、苛政猛于虎也/吾舅死于虎 B、余聞而愈悲/吾從而師之
C、觀人風者得焉/吾夫又死焉 D、今以蔣氏觀之/吾師之道
⑵A、賦斂之毒/若毒之乎 B、吾常疑乎是/是故無貴無賤
C、孰能無惑/孰知賦斂之毒 D、惑而不從師/哭于墓者而哀
3、翻譯句子:
⑴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⑵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⑶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⑷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4、(甲)、(乙)兩篇反映的是同樣的社會現(xiàn)實,從中可以看出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杜甫、白居易、張養(yǎng)浩等詩人也寫了許多反應類似社會現(xiàn)實的詩句,你能舉出幾句嗎?
5、(甲)、(丙)兩篇在體裁上都是“說”,目的都是告訴我們一定的道理,它們各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用原文回答)(甲)文是
(丙)文是 。
6、(甲)、(丙)兩篇在表達方式上以 為主,而(乙)篇則以 為主。
7、(丙)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如果用孔子的《<論語>六則》的語句應該是 。
8、(甲)文把“賦斂”與“蛇”對比,(乙)文則把“苛政”與“虎”對比,都突出了當時政令的苛繁和賦稅的繁重。就害人來講,猛虎和毒蛇也沒什么不同,請寫出幾個帶“蛇”或“虎”的成語。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1194735.html
相關(guān)閱讀: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綜合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