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值不值得學?
李嘉誠,值不值得你學習?
他是亞洲首富、全球華人首富,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10名;
他是塑膠花大王、房地產(chǎn)大亨、股市大腕、石油巨擎、電信先鋒,業(yè)務遍及56個國家;
他經(jīng)營的長江集團,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多元化成功企業(yè),在國際上知名的也只有美國的通用電氣、英國的維珍集團等少數(shù)幾家;
他經(jīng)營的長江集團,歷經(jīng)兩次石油危機、文化大革命、亞洲金融風暴,在近60年的經(jīng)營史中,從未有一年虧損過;
他14歲進入社會,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成長為一個令業(yè)界驚訝的銷售高手;
他22歲開始創(chuàng)業(yè),從一個借錢創(chuàng)業(yè)的窮小子,成長為一個令世界驚嘆的商業(yè)巨擘;
如果你在打工,你可以學習一下,李嘉誠是如何成為銷售高手的?
如果你想創(chuàng)業(yè),你可以學習一下,李嘉誠是如何白手起家的?
如果你已經(jīng)在創(chuàng)業(yè),你可以學習一下,李嘉誠是如何更上層樓的?
如果你已經(jīng)是巨富,你可以學習一下,李嘉誠是如何基業(yè)長青的?
世界管理學鼻祖德魯克,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就曾預言過:二十一世紀,華人管理的“秘密”,是否會成為管理學暢銷的主題呢?如果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德魯克的預言,果真如此的話,那么,最值得華人研究的華人企業(yè)家,首當其沖的,必然是華人首富李嘉誠了;李嘉誠大成的“秘密”,就是值得你深入研究的“秘密”。
你與李嘉誠的距離有多遠?
看到這里,我想,你心里可能開始嘀咕了:
李嘉誠太富有了,他的財富是普通人的一百萬倍,就仿佛一座讓人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瑪峰;
李嘉誠太偉大了,他的偉大是一百年來絕無僅有的,就仿佛一座令人頂禮膜拜的偉大雕塑;
無論我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像李嘉誠一樣富有;
無論我自己再怎么進取,更不可能像李嘉誠一樣偉大;
真的嗎?為什么?
難道李嘉誠比你的學歷更高嗎?他14歲輟學,中學沒有畢業(yè),你呢?
難道李嘉誠比你的背景更厚嗎?他14歲喪父,家里一貧如洗,你呢?
難道李嘉誠比你的工作更好嗎?他14歲工作,在茶樓做個服務生,你呢?
難道李嘉誠比你的運氣更好嗎?他22歲創(chuàng)業(yè),負債累累,沉寂五年,你呢?
既然,李嘉誠的條件并不比你更優(yōu)越;
那么,為何李嘉誠可以大成,你卻一事無成或者小有成就呢?差距在哪里?
那么,為何李嘉誠可以基業(yè)長青,你卻曇花一現(xiàn)或者一蹶不振呢?問題在哪里?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你想要像李嘉誠一樣成功,你想要超越李嘉誠,就需要先學習、研究其成功的“秘密”。
問題是,到底應該向李嘉誠學什么呢?
向李嘉誠學什么?
如果你都不知道到底應該向李嘉誠學什么,你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如果你只是學了李嘉誠的一些表面的東西,而沒有學到本質(zhì)的東西,那么,你就可能走偏、甚至走火入魔了;
如果你像邯鄲學步、東施效顰一樣去學,學成個四不像,還不如不學的好。
很多人看到李嘉誠經(jīng)常跳槽,以為跳槽就可以成功,而沒有搞明白,跳槽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跳槽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更多一點的錢、更高一點的職位;李嘉誠跳槽的目的,則是為了發(fā)現(xiàn)自己想要的機會,為了掌控自己的命運。
很多人也學著李嘉誠去創(chuàng)業(yè)了,以為只有創(chuàng)業(yè)才有錢途,而沒有搞明白,錢途到底在哪里?很多人創(chuàng)業(yè),往往挖墻角求生存,搶走原來公司的客戶,帶走原來公司的員工;而李嘉誠出來創(chuàng)業(yè),不但沒有給原來打工的公司造成任何傷害,還給原來打工的公司指明了未來發(fā)展方向,更在這些公司危難的時候,知恩圖報,出手相救。
很多人也在學習李嘉誠的勤奮,李嘉誠每天都在6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次日3點;如果你比李嘉誠還要勤奮,你在早上4點就起床,并一直工作到次日4點,你24小時不休息,你就能超過李嘉誠?
那么,李嘉誠大成的“秘密”何在呢?到底應該向李嘉誠學什么呢?
北京萬通地產(chǎn)董事局主席馮侖先生曾經(jīng)說過:“李嘉誠,是什么決定了他的成功?我想,肯定與錢沒有關(guān)系。因為他在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比他有錢的人很多。一定是錢以外的某種能力決定的,否則不能解釋。你說機遇?同齡人的歷史機遇差不多。除非天上掉餡餅,絕大多數(shù)都靠自己低頭挖坑,勤勞苦做。李嘉誠肯定不是錢最多的人,顯然錢不是決定他成功的原因;大家所處的時代背景一樣,唯一的差別就是每個人對這個時代的感覺不一樣,像大家都在同一時空,對世界的感覺不一樣,這個感覺不一樣,就相當于看法不一樣,眼光不一樣。”
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先生曾經(jīng)說過:“李嘉誠一直在轉(zhuǎn)變和提升他的商業(yè)模式。你不能去學他做什么業(yè)務,做怎樣的資產(chǎn)組合。因為這些東西跟他的背景、目標、個人喜好、公司的基礎(chǔ)、外在環(huán)境都有太多相關(guān)。應該去思考的,是他的邏輯是怎么形成的?他為什么在這個時候做這個決定?他是怎么來做這個決定的?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在那個時間的思考點是什么?我從李嘉誠身上學到的心得有三點:一是在不斷鞏固已有業(yè)務的技術(shù)、管理能力的同時,不拒絕尋找新的機會;二是在開展新業(yè)務時不做愿望式的假設(shè),提前評估好自己是否輸?shù)闷;三是所能支撐前兩點的是‘心態(tài)’,只有一種高明的‘內(nèi)心’平衡機制,才能讓他既保持良好的進攻性,堅持尋找挑戰(zhàn),又擁有足夠的自控,不變成一個賭徒。”
李嘉誠的這種高明的“內(nèi)心”平衡機制,也許就是李嘉誠能夠在多個產(chǎn)業(yè)如魚得水,五十多年來保持基業(yè)長青的“秘密”所在;據(jù)一位與李嘉誠共事多年的資深人士所言,李嘉誠大成的“秘密”是——“心法”。
那么,李嘉誠的大成“心法”到底是什么?他是如何發(fā)揮這些“心法”的魔力的呢?
正確提出問題:“心法”,就是“提問”?
李嘉誠的大成“心法”是什么?心病還需心藥醫(yī),解鈴還須系鈴人,還是讓李嘉誠自己來揭開這個“秘密”的謎底吧!
李嘉誠在多次演講中提到:“我與大家分享的這項秘訣,那是終生指引我能憑仗情感和智慧,超越感受和本能的‘導航器’;它是一套衡量檢討自我意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簡單‘心法’。每個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許,最關(guān)鍵的成功方法就是尋找到導航人生的坐標。沒有原則的人,會飄流不定,有正確的坐標,我們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揮灑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樂更精彩。在事業(yè)上謀求成功,沒有什么絕對的公式;但如果能依賴某些原則的話,能將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
在李嘉誠22歲創(chuàng)立長江塑膠廠的時候,他問自己:“光憑能忍、任勞任怨的毅力已經(jīng)不夠,在沒有找到成功的方程式前,如何讓一個組織減少犯錯、失敗的可能?”
在李嘉誠29歲的時候,他的財富已經(jīng)可以讓他對貧窮永遠說“再見”的時候,他問自己:“人生是否有錢便真的會快樂?富有后,感覺不到快樂又如何?”
在李嘉誠晚年的時候,他雖然已經(jīng)富可敵國、功成名就,但是,他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最終都要離開這個世界,他問自己:“我如何才能讓死后的自己比生前做更多的事情?”
李嘉誠每天早上醒來的時候,他問自己:“我的努力和蒙上天眷顧,取得今天的成功,應如何做得更好?”
李嘉誠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問自己:“我有否過分驕傲和自大?我有否拒絕接納逆耳的忠言?我有否不愿意承擔自己言行所帶來的后果?我有否缺乏預視問題、結(jié)果和解決辦法的周詳計劃?”
當李嘉誠談到個人管理的時候,他認為,個人應該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反問自己一系列問題:“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偉的夢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節(jié)制的熱情?我有拼戰(zhàn)命運的決心,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信息、有機會,有沒有實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賦過人,有沒有面對順流逆流時,懂得適如其分處理的心力?”
當李嘉誠在汕頭大學演講的時候,他向在座的諸多學子們拋出了連珠炮似的“天問”:“當你們夢想偉大成功的時候,你有沒有刻苦的準備?當你們有野心做領(lǐng)袖的時候,你有沒有服務于人的謙恭?我們常常都想有所獲得,但我們有沒有付出的情操?我們都希望別人聽到自己的說話,我們有沒有耐性聆聽別人?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快樂,我們對失落、悲傷的人有沒有憐憫?每一個人都希望站在人前,但我們是否知道什么時候甘為人后?你們都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你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嗎?我們常常只希望改變別人,我們知道什么時候改變自己嗎?每一個人都懂得批判別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怎樣自我反。看蠹叶伎粗孛孀,but do you know honor?大家都希望擁有財富,但你知道財富的意義嗎?相信你們都有各種激情,但你知不知道什么是愛?”
當李嘉誠獲頒福布斯終身成就獎的時候,他感言道:“ 我常常想知道,如能把人類歷史中興衰遞變的一切得失,細列在資產(chǎn)負債表上,最真實和公平的觀點會是什么?今日,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帶來的種種機會,會引向何方?對貧富懸殊加劇的擔憂,價值觀的沖突帶來的無奈,誰能安然無慮、處之泰然?人類能否憑仗自己的力量克服及超越自然環(huán)境的困局和疾病的痛楚?在充滿分歧的世界中,個人的善意、力量和主觀愿望是否足夠建造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及為每一個人的明天帶來同樣的希望?”
甚至,當李嘉誠看到身邊的同事在玩游戲的時候,他也會發(fā)問:“你們每天都會坐下來玩兩三個小時的電腦游戲,有沒有想過整個游戲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過程是怎樣的?游戲背后的程序是怎樣運行的?”
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無時無刻、永不停息,無窮無盡、持續(xù)不斷的提問者,難道善于反省自問、善于提出問題,就是他的大成“心法”?
無獨有偶,蘋果電腦總裁喬布斯每天早晨醒來,都會看著鏡子里的自己,并且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當答案連續(xù)多次是“NO”的時候,他知道他需要做些改變了;他每天晚上上床后,都會問自己:“今天,你做了些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這對他很重要,成為墓地里最有錢的人,對他沒有什么吸引力。
正確提出問題:“問題”大于“答案”?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一個好問題的價值遠遠超過答案的價值”。據(jù)說,曾經(jīng)有人給愛因斯坦出過一個大難題:“如果有人對你說:‘60分鐘內(nèi)如果想不出下面將要提出的問題的答案,你就會沒命的’,那么你會怎么辦?”;愛因斯坦回答道:“前55分鐘,我會用來提恰當?shù)膯栴}”。在愛因斯坦看來,沒有什么能比恰當?shù)膯栴}更能導出正確答案了。
20世紀最偉大的管理學家德魯克,在為眾多企業(yè)提供顧問服務工作的時候,他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正確地提出問題,恰如他自己所言:“解決企業(yè)的問題,不如追問到一個關(guān)鍵的企業(yè)問題;我的工作就是提問,你們的工作才是解答”。他不僅在面對企業(yè)CEO們時,可以提出致命的、有長久影響力的問題,而且,在他的諸多著作中,自問自答從而引導思想的問題也層出不窮。
當企業(yè)客戶帶著各種各樣的困惑和問題,來找德魯克咨詢,尋求解決方案的時候,德魯克往往先問他們四個同樣的問題:“你現(xiàn)在真正想做的是什么?你為什么要去做?你現(xiàn)在正在做些什么?你正在做的跟你想要做的有什么差別?”。很多企業(yè)客戶帶著一肚子問題來,回答完這四個基本、簡單的問題之后,就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高高興興回去了。
當很多人面臨重大投資決策,不知如何取舍的時候,德魯克經(jīng)常提示他們:“一項生意是否值得投資,可以采取歸零的辦法,做個假設(shè),如果現(xiàn)在重新選擇,你還會投資現(xiàn)在這個行業(yè)、這個公司嗎?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你就大膽去投;如果是‘NO’,你最好及早撤出”。
20世紀最偉大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在九十多歲的時候,在談及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時候,他實話實說:“吾輩凡人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被動的,一點主動也沒有。我們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長,有時也會糊里糊涂地夭折,當然也會糊里糊涂地壽登耄耋,像我這樣。我講了那么些被動,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個人真正欣賞這一套,贊揚這一套呢?否,否,我決不欣賞和贊揚。我只是說了一點實話而已。正相反,我倒是覺得,我們在被動中,在糊里糊涂中,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我勸人們不妨在吃飽了燕窩魚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爾夫之后,問一問自己:你為什么活著?活著難道就是為了恣睢的享受嗎?難道就是為了忍饑受寒嗎?問了這些簡單的問題之后,會使你頭腦清醒一點,會減少一些糊涂。謂予不信,請嘗試之”。
當你被人欺負、被人欺騙、被人陷害的時候,你會怎么解決呢?你是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呢,還是忍氣吞聲、顧影自憐呢?季羨林先生是這樣來處理的:“任何一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以及任何一個生物,從本能上來看,總是趨吉避兇的。因此,我沒怪罪任何人,包括打過我的人。我沒有對任何人打擊報復,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別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諸躬。假如我處在別人的地位上,我會怎么做呢?我的行動不見得會比別人好”。
美國紐約的房地產(chǎn)大亨——“唐納德•特朗普”,每次面臨重大投資決策的時候,都會問自己:“如果投資失利的話,該怎么辦?如果發(fā)生最惡劣的意外情況,我是否能控制得了?如果碰上了最惡劣的情況,我都能挺住,那么就應該投資,反之,情況若是較預期的為佳,那就更好了”;當李嘉誠面臨重大投資決策的時候,他也常常問自己類似的問題:“天文臺說天氣很好,如果五分鐘后宣布十號臺風警報,我會怎樣?”。
“唐納德•特朗普”是如何成為紐約房地產(chǎn)大亨的呢?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紐約很多銀行倒閉,當時,很多房地產(chǎn)商人想到的問題是:“如果紐約這個都市沒落,我要如何保住現(xiàn)有的一切?”;特朗普卻不以為然,而是問自己:“當大家都為目前的情況憂心忡忡時,我要如何做,才能致富呢?”;他問的這個問題,幫助他抓住了重大的投資機會,一舉成為紐約地產(chǎn)大亨。李嘉誠好像與特朗普有著幾乎相同的經(jīng)歷:在1965年的時候,“中共即將武力收復香港”的謠言四起,很多香港人感覺世界末日即將來臨,紛紛降價拋售物業(yè),逃離香港,遠走他鄉(xiāng);香港房地產(chǎn)市場一下子變成了“黑天鵝”,房價暴跌,有價無市,眾多房地產(chǎn)商陷入絕境。當很多人認為“中共一定會武力收復香港”的時候,李嘉誠卻不以為然,問自己:“中共是否真的會武力收復香港?不可能,中共若想武力收復香港,早在1949年就可趁解放廣州之機一舉收復,何必等到現(xiàn)在呢?香港是大陸對外貿(mào)易的唯一通道,中共并不希望香港局勢動亂”。李嘉誠深思熟慮后,逆勢擴張,撿個大便宜,把沒人要的“黑天鵝”一只一只抱回家;到了70年代,香港快速復興,那些沒人要的“黑天鵝”轉(zhuǎn)眼就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紅天鵝”,李嘉誠一躍從一個小地產(chǎn)商迅速變成香港地產(chǎn)界的大亨!
正確提出問題:“傻問題”成就“天才”?
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砸到牛頓頭上的時候,牛頓就問了一個很傻的問題:“蘋果為什么總是向下,落到地球上呢?蘋果為什么不向上,落到月亮上去呢?為什么蘋果往地球上落,而月亮不往地球上落呢?”。正是由于牛頓持續(xù)不斷地追問這一系列傻瓜至極的問題,才促使他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
一個小時候被認為是弱智的孩子,一個高中都沒有畢業(yè)的人,也像傻瓜一樣,異想天開,問了一個很可憐的傻問題:“如果我坐上一架宇宙飛船,像光速一樣快,時間會不會停下來呢?我會不會長生不老呢?”。問這個傻問題的人,最終發(fā)現(xiàn)了讓世界震驚的相對論,他就是愛因斯坦。
我們禁不住要質(zhì)疑了,“天才”是什么?真的是天上掉下來的、問題不斷的“蠢才”嗎?小孩子,總是有一大堆、一連串的“為什么”,成人們都給出了一堆堆、一串串看似正確的“答案和理由”,可以說是“總有理”,很多人更可以獲得“理由億萬富翁”的桂冠?赡埽∏【褪悄切┍砻“答案”,扼殺了那些孩子探索的“好奇心”,把那些天生的“天才”變成了人造的“蠢才”。
很多見過李嘉誠先生的人,都會覺得李嘉誠就如一個老頑童一樣“天真”,充滿了“好奇心”,每天早上,他的辦公桌上都會有一份全球新聞列表,讓他及時了解世界經(jīng)濟、政治、民生、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每天晚上,他都會堅持讀書,涉獵哲學、宗教、經(jīng)濟、政治等各個領(lǐng)域,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一個新主題;蛟S,李嘉誠是世界上所剩不多,還對一切充滿好奇心,滿腦子傻問題的“天才”吧!
那么,善于問“傻問題”,真的是李嘉誠的大成“心法”?
有一位小學畢業(yè)的營銷總監(jiān),他沒有傲人的學歷,卻有傲人的業(yè)績,他開疆辟土的法寶,只有一個,那就是打破傻瓜腦袋問到底。無論是企業(yè)內(nèi)部員工,還是企業(yè)外部的客戶,他見人就問,不是故作聰明地問,而是像傻子一樣,追問很多看似“真理”的基本常識問題;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恰似一個懷疑癥患者,有些不正常,不是腦子進水了,就是腦子短路了。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業(yè)績才是證明自己能力的唯一標準,他最傲人的業(yè)績是在深圳一地,就實現(xiàn)了一億元的銷售額。
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打破傻瓜腦袋問到底的人,他說過:“決定大事的時候,我就算100%的清楚,也一樣要召集一些人,匯合各人的資訊一齊研究。這樣,當我得到他們的意見后,看錯的機會就微乎其微”。李嘉誠召開會議的時候,會提前通知參會人員,讓其提前做“功課”,開會時,他會習慣性地告訴參會者:“當你提出困難時,請你提出解決方法,然后告訴我哪一個解決方法是最好的?”。
難道最聰明的人,都是像傻瓜一樣問題不斷的人?在人們的常識里,科學家、管理學家、企業(yè)家都應該是無所不知的人,他們應該知道一切問題的答案。但是,別忘了那句至理名言:“我比別人知道得多,不過是我知道自己無知”,而很多已經(jīng)提不出任何問題的人,往往是腦子裝滿了無知的人,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jīng)被舊知識裝滿了,新知識已經(jīng)填不進去了,他們自然變成了一潭死水,停滯不前。其實,很多時候,真正的突破都是在很多人認為普遍正確的地方。
坐標界定問題:大海航行靠“羅盤”?
如果李嘉誠的大成“心法”,就是善于正確地提出“問題”,那么,如何才能保證提出的這個問題,就一定是正確的問題呢?李嘉誠是如何提出“正確”問題的呢?
如果你在大海上航行,你如何才能保證準確無誤地到達你想去的目的地呢?俗話說,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靠什么?靠羅盤!沒有了羅盤的方向指引,縱然再好的舵手,最終也會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如果你與另一個人,同時走入同一個大森林,你手里握有一個指南針,另一個人孑然一身,哪一個安全走出大森林的概率更大一些呢?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你周圍的很多能人,都是能掐會算的瞎子,你即使沒有預知未來的本事,你只要有一只視力還算正常的眼睛,你就可以當老大了,雖然他們心里都明白要去哪里,可是,他們卻都看不清路在何方,只能聽你的。
有個笑話,說的是一個大學畢業(yè)生,眼高手低,進入一家大型集團企業(yè)后,被分配到基層工作,可是,無論到哪一個部門,他無論多么努力,始終表現(xiàn)平平,在各個部門輪轉(zhuǎn)了一遍后,各部門給他的評價都是“通才一個,拿不起、放不下”,樣樣都懂一點,樣樣都不通,所謂的通才,就是統(tǒng)統(tǒng)不通的無用之才;他曾經(jīng)呆過的幾個部門經(jīng)理,一致認為這個大學生算是毀了,將來一定一事無成?墒,十年后,這位大學生卻變成了這家集團公司的總經(jīng)理,因為他雖然在單項上不是很強,無法出類拔萃,可是,他知道誰在這個單項上是最強的;因為他在各項工作上都干過,所以,他很清楚各項工作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在哪里,他提出的問題往往一針見血,當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后,他就能馬上找到對這個問題最懂行的人,來解決之。
劉邦曾經(jīng)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李嘉誠也說過類似的話:“我是雜牌軍總司令,難道我拿機槍會好得過那個機槍手嗎?難道我可以強過那個炮手嗎?總司令懂得指揮就可以了”。
這或許就是為何很多人都聽李嘉誠指揮的原因吧?因為李嘉誠的心里裝著“羅盤”,他知道方向在哪里,恰如那句名言所講:“腳不能到達的,眼要到達;眼不能到達的,心要到達”!他雖然在某些能力上不如他的很多同僚,但是,如果方向錯了,努力的結(jié)果,反而可能是南轅北轍,離自己想去的目的地越來越遠。所以,做正確的事,比正確地做事重要;但是正確地提出問題比做正確的事更重要,因為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此一時彼一時,現(xiàn)在正確的,不代表未來也一定正確,正確地提出問題的目的就是不斷糾偏,以免偏離航向。跟隨李嘉誠創(chuàng)業(yè)多年的“老功臣”盛頌聲,在談到長江集團的成功之秘時,曾經(jīng)說過:“靠李嘉誠先生的決策,李嘉誠先生做決策快速而準確,這么多年來從沒有看錯過人,沒有做出過錯誤的決定”。
坐標界定問題:心里裝著“坐標”
李嘉誠的心里裝著的“羅盤”是什么樣子的呢?管理大師德魯克曾形象地指出,“沒有戰(zhàn)略的企業(yè)就像流浪漢一樣無家可歸”。世界上每1000家破產(chǎn)倒閉的大企業(yè)中,就有850家企業(yè)是因為企業(yè)家決策失誤造成的。優(yōu)秀的跨國公司企業(yè)家用于戰(zhàn)略思考、戰(zhàn)略研究上的時間占其全部工作時間的60%。用李嘉誠的口頭語來講,就是“原則或者坐標”。
那么,什么是“坐標”呢?“坐標”就是參照物,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女人,你可以說這個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也可以說她是世界上最丑的,兩個完全不同的答案,都是正確的,為何?因為沒有參照物,你就無法做出比較,你就分不清美丑!段饔斡洝防锏恼婕倜篮锿,表面上都是一樣的,讓唐僧無可奈何;可是,到了如來佛那里,讓其現(xiàn)了原形,是真是假,一比便知。
如果“坐標”變了,情況會有何不同呢?我想用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來說明,可能更容易理解,據(jù)說,到現(xiàn)在,世界上能夠從理論上理解相對論的人,不會超過十個人,為了幫助更多人理解相對論原理,愛因斯坦就編了一個人人能懂的故事:“同樣長的一段時間,當你坐在自己熱戀的情人身邊的時候,你感覺時間變短了;當你坐在熊熊燃燒的壁爐跟前,經(jīng)受煙熏火烤的時候,你卻感覺時間變長了”。為何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因為你“坐標”上的“情人”換成了“火爐”,坐標不同,時間不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把研究的“坐標”,由“一般速度”換成了“光速”,在“光速”的坐標系里,時間變短了,世界大不同了。如果講得更通俗些,可以拿教育方面的一個小例子來簡單說明,你拿初中數(shù)學課本來教小學生,你找一個最聰明的小學生來,要讓他搞明白負數(shù)是怎么回事,恐怕也要費很大腦筋;可是,換個坐標,把小學生換成初中生,隨便找一個初中生來,哪怕是最笨的那一個,負數(shù)概念,對他來說,那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那么,李嘉誠的“坐標”是什么?他的“坐標”與其他人的“坐標”有何不同呢?李嘉誠在長江商學院的一次演講中說過:“過去的六十多年,滄海桑田,但我始終堅持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直、真誠、同情心,憑仗努力,蒙上天的眷顧,循正途爭取到一定的成就。我相信,我已創(chuàng)立的一定能繼續(xù)發(fā)揚。我希望,財富的能力可有系統(tǒng)地發(fā)揮。我們要同心協(xié)力,積極、真心、決心,在這個世上散播最好的種子,并肩建立一個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會,亦為經(jīng)濟、教育及醫(yī)療作出貢獻……”。
難道那些核心價值觀就是李嘉誠五十多年來保持基業(yè)長青的“坐標”?我想,要讓你理解以上那些幾乎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就是李嘉誠不敗的“坐標”,最好的辦法,是給你提供一個參照物,一個反例,反面教材可能會讓你認識得更深刻些。如果這個反例只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你依然不會太當回事。那就談談歷史上足以與李嘉誠齊名的清代紅頂首富“胡雪巖”吧,這個人物夠大吧?我們都知道胡雪巖曾經(jīng)如李嘉誠般富可敵國、樂善好施、德高望重,可是他卻未能如李嘉誠般保持基業(yè)長青、善始善終,胡雪巖最終慘敗在何處呢?他的滅頂之災,來自于,偏離了自己的“坐標”,他在向外國銀行貸款時,拿了回扣,多報利息,賺了朝廷的錢,激怒了慈禧太后,被嚴加懲辦;胡雪巖的這個小辮子也就落在他的敵人手里了,對方借風點火,煽動眾多儲戶到他的錢莊里來擠兌,結(jié)果,把他逼向了絕路,一生積蓄,一夕敗光,一代英名,毀于一旦。
如果你洞悉了李嘉誠的“坐標”,你就會一通百通了,你對李嘉誠的許多超乎一般生意人的言論和行為,將不再感覺絲毫困惑,雖然李嘉誠被很多人尊稱為“李超人”,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會超出那個“坐標”系。當你聽到李嘉誠說:“我絕不同意為了成功而不擇手段,如果這樣,即使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長久”,你就不覺得有任何奇怪了;當你采訪李嘉誠的時候,他鄭重其事地告訴你:“我今天兩個要求,你怎么寫都行。第一,你不要得罪人;第二,你不要讓人家妒忌我。人哪,最重要的是不要自己稱贊自己,也不要自己說自己有什么成就”,你也應該不會有任何驚訝了。
如今,李嘉誠已經(jīng)80多歲了,很多人都非常關(guān)注他的退休問題,很多媒體記者每年都要問同一個問題,可是,李嘉誠的回答,也始終只有一大答案:“從未考慮到要退休,若將來退休,亦會全心全意做旗下基金會的工作,希望將基金會做好。我身體仍然健康,經(jīng)常進行體格檢查,很多指標較年輕人還要好。我熱愛我的工作,所以還未想到退休,也不用找接班人,因為我有一班好同事,位位都可以做大將軍。直到現(xiàn)在,長和系每項業(yè)務我都有參與,工作亦十分繁重,我們在56個國家有業(yè)務,與每個國家的同事談兩分鐘電話都不得了,F(xiàn)在我仍然可以處理,你問我每項業(yè)務我都知道如何回答。如果有一天,我發(fā)覺自己腦筋變得遲鈍,就會退休,不當上市公司的主席,但仍會全職處理基金會事務”。為何李嘉誠一直不言休?很多人都非常困惑,不理解,其實,如果你知道李嘉誠的“坐標”,你就不會有絲毫困惑了,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人生是個漫長的賽程,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你什么時候起步,那便是起點,什么時候倒下,那便是終點”。在李嘉誠的“坐標”系里,根本就沒有“退休”的位置。
談到“坐標”,就無法避開“浙商”自創(chuàng)的《22條商規(guī)》不談,因為浙商之所以能獲得“東方猶太人”的美譽,就贏在對這《22條商規(guī)》的嚴格遵守上,而這《22條商規(guī)》就是指導“浙商”在商海里打拼的“坐標”,讓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或許你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李嘉誠”成功“坐標”的影子,也不奇怪,英雄所見略同:
1、堅持看CCTV-1新聞聯(lián)播
2、不要輕易相信合約或合同
3、你自己必須守信,一諾千斤,但對不守信的人例外。
4、你能贏得起但你可能輸不起的生意最好不做!
5、不要先期投入太多,給自己留夠底牌
6、天下無事不可為,但商人有所為也有所不為
7、慎重選擇合作伙伴
8、不要在你的團隊里有你家庭成員的影子
9、不要與和你有利益沖突的女人上床
10、不要給你的女人講你的商業(yè)細節(jié)
11、你可以行賄但不要做污點證人到法庭去舉證
12、不要偷稅漏稅但要學會合理避稅
13、你可以利用新聞記者但不要相信記者
14、不要擺大,哪怕你真的是老大
15、保持中立,不要卷入政治派系紛爭
16、不要太在乎金錢與利益得失
17、不要過多用金錢粉飾自己
18、資本決定發(fā)言權(quán),但你不應該輕易讓別人知道你有多大的發(fā)言權(quán)
19、總結(jié)別人的成敗得失,但國外的案例你可以不用理會
20、不要用黑白道的規(guī)矩去解決商業(yè)上的沖突
21、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追求事必躬親
22、給自己留條后路,預防眾叛親離你
問題啟動思維
有了“坐標”,就能保證不偏離“坐標”嗎?為何大海航行要靠舵手呢?因為當船在大海上航行的時候,必然會遭遇各種風浪的侵襲,偏離“羅盤”指示的方向,舵手的作用就是微調(diào)手中的船舵來糾偏,不斷校準航向。
父子倆在雪地上玩耍,玩打雪仗玩膩了;父親指著前方不遠處的一棵樹,對兒子說:“你看到前面那棵樹沒有?我們來場比賽,從這里出發(fā),一直走到那棵樹那里,誰在雪地上踩踏出的腳印,連成的線最直,誰就算贏了”,兒子一聽,覺得這個挑戰(zhàn)性游戲,很有趣,就一口答應了。兒子小心翼翼地走著,邊走邊盯著自己的腳,生怕踩出的腳印不直,雖然感覺走得很直,等走到樹下面的時候,回眸一望,卻大失所望,身后的腳印,形成了一些不規(guī)則的曲線;父親走的時候,好像忘了自己的腳似的,眼睛目視前方那棵樹,快速一路走過去,身后的腳印就如用尺子畫過的一樣筆直。為何父親要比兒子走得直多了呢?因為父親的眼睛一直盯著前方的目標,也就是那棵樹;而兒子呢,走著走著,就把目標給忘了,等發(fā)現(xiàn)走偏了,只好重新矯正,反復多次,就形成了一些曲線。
由此看來,有“坐標”,還不夠,還必須不斷校準,才不至于跑到“坐標”外面去。那么,應該如何校準呢?那就是李嘉誠的大成“心法”,不斷向自己提問,為何不斷提問,就能校準呢?
佛祖成佛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了,他在成佛之前,曾經(jīng)苦行多年,不但沒有找到真理,而且身體羸弱、奄奄一息;幸好有一位牧羊女,施舍給他一碗羊奶,才救了他的命;他忽然醒悟過來,苦行并不能幫他找到真理。于是,他盤坐在一棵菩提樹下,閉目靜坐,歷經(jīng)七七四十九天,終于“證悟”,找到了真理;難道,在這段時間里,他只是閉目睡了一覺?肯定不是,“證悟”的意思就是反復自問、反復求證的意思,也就是自問自答,才讓他最終找到真理,證悟成佛。達摩祖師面壁十載,同樣是在“證悟”。我們也常聽說,很多武林高手為了提升自己的武功,并不是勤學苦練,而是閉關(guān)靜修,修什么?同樣是在“證悟”!
每個和尚心中都有一個成佛的夢想,如何實現(xiàn)這個夢想呢?那就是誦經(jīng),為何要誦經(jīng)呢?誦經(jīng)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認為誦經(jīng)的目的就是排除雜念,當經(jīng)文在腦子里占得滿滿的時候,其他雜念在腦子里就無立足之地了,果真是為了排除雜念的話,也未必一定要朗誦經(jīng)文,隨便找本書,照樣可以把其他雜念擠出大腦;誦經(jīng)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
我們常把語言比喻為“思維的花朵”,也就是說,思維產(chǎn)生了語言;那么,語言能夠?qū)λ季S產(chǎn)生什么作用呢?著名法官奧利弗•溫德爾•赫爾姆斯曾經(jīng)說過:“語言是思維的皮膚。赫爾姆斯知道,詞匯對我們精神生活的包裹和保護,恰如皮膚對身體的包裹和保護一樣。這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你認識的詞匯越多,可供選擇的就越多;可供選擇的越多,你的語言和寫作就越準確、越生動,內(nèi)容就越豐富”;也可以說,語言就是思維的催化劑,為何?因為人的大腦,天性是懶惰的,一個聰明的孩子,肯定是喜歡問為什么的孩子,一個沒有問題的孩子,則形同一個木偶一般。和尚誦經(jīng)的目的,就是用先人的智言慧語來啟動大腦思維,你可能會說了,思維產(chǎn)生語言,這個好理解,每個人都有切身感受的了,想什么,就說什么,想到哪里,就講到哪里,顯而易見;語言怎么可能會啟動大腦思維呢?這個好像沒有感覺,是的,未必有聲響的才是語言,捫心默聲自問,同樣是語言,既然無聲,你就不會認為那也是語言,自然無感覺了;無聲的語言是什么?思維波!此刻,你應該恍然大悟了,語言本來就是思維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既然語言就是思維的一種,那自然可以啟動大腦更多的思維了。
很多英文教學專家,都講過,要學好英文,必須先學會用英文思維;這說明,英文和中文這兩種語言,源自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據(jù)說,英文偏重于邏輯思維,中文則偏重于形象思維。有個故事可能更能說明中英文思維的差異,據(jù)說,有一位大學教授,既可以熟練說英文,也可熟練講中文,有一次,他不幸得了一場重感冒,高燒不退,時間長了,對部分腦部區(qū)域造成了極大傷害;后來,一件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這位教授腦部受損后,講中文照樣很熟練,說起英文來,卻變得結(jié)結(jié)巴巴、口齒不清了,這說明,中文和英文在腦部的控制區(qū)域,并不在同一個地方。這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不同的語言結(jié)構(gòu),會啟動大腦不同的思維方式。如果你經(jīng)常問自己消極的問題,那么,就啟動了負面的思維,就是佛家講的“妄念”;如果你經(jīng)常問自己積極的問題,那么,就啟動了正面的思維,也就是佛家講的“正念”。“正念”有何價值?對人們有何裨益呢?
李嘉城對此有一句妙言:“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 ,換種方式,也可以表述為:“請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能影響你的行為;請小心你的行為,因為它能影響你的習慣;請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能影響你的性格;請小心你的性格,因為它能決定你的命運”。同一句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領(lǐng)悟,結(jié)果也就大不同。有的人認為,性格決定命運,就一門心思去改造自己的性格了,卻忘了本性難移,改來改去,荒廢了很多時日,碰了很多次壁,才明白,直接改變性格,難于上青天;有的人認為,行為改變命運,就處處留意、注重細節(jié)、謹小慎微,最終,學了個四不像,非但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還得了個“好好先生”的帽子。其實,李嘉誠這句話的核心和關(guān)鍵點在最初的那一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從源頭改變,改變什么?改變思想,為何?因為思想是種子,如果你在大腦里種下“妄念”的惡種,最終結(jié)出的將是人生的苦果;如果你在大腦里種下“正念”的善種,最終收獲的肯定是香甜可口的蜜果。如何改變思想?先確定“坐標”,然后通過不斷向自己正確地提問,來校準思想,不偏離“坐標”,你的好運道自然會到來。如果你沒有及時校準自己的思想,不小心偏離了“坐標”呢?恐怕等待你的就是惡運連連了。故,李嘉誠才會說:“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大重任,在流動與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fā)現(xiàn)自己是誰,了解自己要成為什么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chǔ);思索是上天恩賜人類捍衛(wèi)命運的盾牌,很多人總是把不當?shù)淖晕夜芾砼c交惡運混為一談,這是很消極無奈何的,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tài)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enggong/5359.html
相關(guān)閱讀:博恩崔西的14心理定律
如何使推銷越來越輕松
用小步穩(wěn)妥地向成功靠近更容易
肯定自己就是成功的開始
88條佛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