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早教并不單純等于早期的智能開發(fā),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其敏感期也在不同的時間到來,做父母的注意到了這一點,孩子的學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買過萬嬰跟蹤的教材,也曾試著照本宣科教育我的丁丁,可發(fā)現(xiàn)根本行不通,因為我發(fā)現(xiàn)有些方面丁丁很超前;有些方面則很落后,用這本書的后邊的評分總是通不過。還好,后來我在當當媽的推薦下看了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才了解到了蒙氏教育,才領悟到了蒙氏教育的一些理念,雖然只是一些膚淺的理解,但足以讓我走出早教的誤區(qū)。
后來在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好多的媽媽和我一樣,也是在早教方面走入了一些誤區(qū),即太過注重孩子的智能方面的教育,實際這只是早教的一方面。遺憾的是,我們國家目前最流行的也是最走俏的正是這種只注重早期智能開發(fā)的流派,這就給了我們這些媽媽一種誤解,以為早教就是早期的智能的開發(fā)。
實際上在國外早教也是很多的流派,我們接觸得少罷了。悄悄曾給我們上過課,我才知道原來早教是這樣子五花八門的,才知道我們原來接觸到的只是那么單純的一種東西。
在這里很感謝悄悄,讓我知道了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敏感期。比如我曾經(jīng)為我的丁丁不愛看書,只是撕書而苦惱,后來我知道了是她的敏感期不到,這不,前幾天開始丁丁突然特別喜歡看書,早晨醒來,晚上睡前都會拿本本書讓媽媽念念,而且也不撕了,不給她念書還不高興呢。
我的丁丁已經(jīng)13個半月了,愛說話,但說的話我們都聽不懂,以前我總會安慰自己說人家愛因斯坦和丘吉爾不都是三歲才會說話,現(xiàn)在我知道是小姑娘的敏感期未到,我會耐心等的。
堯堯媽媽 的回復: (寫于2/5/2002 11:10:10 AM)
真是謝謝各位姐妹的跟貼,還有發(fā)表的自己相同或是不相同的觀點。讀你們的每個帖子讓我真的受益多多,也為我和堯堯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溫馨溫情的“教室”。
我一直覺得中文是最淵博的一種語言,同樣的一個詞匯由不同的人應用起來,會表達出往往不同的意思。而對每個詞的解釋也會常常被衍生被引申被多種注釋。今天的“早教”就又成了一了例子。
我在第一篇帖子里所質疑的“早教”實際上應該說是一個專指名詞。應該是特指在所謂“專家”“專著”“親子教室”指引下的一種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方式。而對于哈斯媽媽和許多媽媽所提出的家庭早教,處處留心皆學問的心態(tài)和實踐,我從來不曾質疑,一直在實踐中,并且在有了堯堯后也在下意識中,時刻檢驗著自己的言行。希望點點滴滴傳達給我的兒子。
那么對于這類早教,我就頗有些自得和成功的經(jīng)驗了,希望和各位姐妹分享。也希望各位姐妹把好的經(jīng)驗告訴我讓我能夠學習。支持我這些早教理論的基礎是我在上學時讀心理學的時候建立的,另外就是堯堯生下來后他不停地教給我改正和更新的。我近期讀的一些早教書籍沒有起什么幫助的作用。
堯堯出生后我一直非常堅持做到“說行并舉”(??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好象也是蒙氏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我在形成這個概念的時候可還不知道蒙氏呢。)這個意思就是說不管我準備做什么的時,我都會一邊說一邊做。好比早晨給堯堯穿衣服的時,我會穿到哪跟他說到哪。我會說:“堯堯伸伸左胳膊”??拿起他的左胳膊??“穿袖子”??穿上袖子??“伸伸右胳膊”??拿起右手……再比如我給他倒水喝的時候,我會告訴他,“媽媽在倒水”??倒水??“媽媽試試燙不燙”??用手腕試試??“喂堯堯喝水”??喂他……如此所有我在做什么的時候,我都會配合著語言。雖然堯堯現(xiàn)在還只有7個月,但是我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真的是對他非常的有幫助。堯堯的感知能力一直很強。而做這些只是個習慣,慢慢就灌注在生活中成習慣了。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比較有成效的經(jīng)驗,就是我一直很注意鍛煉堯堯的觸覺能力。這也是從他出生后就開始的,我會讓他摸能夠找到的物品的形狀、質地、軟硬,然后聞一聞味道,如果可能會再讓他嘗嘗看。當他開始喜歡撕紙的時候,我找到了各種不同的紙張去給他撕,讓他自己去了解聲音和質感的不同……
堯堯16天的時候就被他爸爸抱出去玩,剛滿月那天就進了公園,整個冬天除了他生病的那幾天外,每天我都有帶他出去。哪怕是刮風。
我不是個望子成龍的母親。憑心而論,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一點也不希望他做天才做第一。我就希望能夠讓兒子活得開心點灑脫點,他的生命并不僅僅是嬰幼兒時期,還有漫長的一段成長的人生。我會盡我所能給我孩子最好的,讓他每一個過程都是開心的!疤幪幜粜慕詫W問”這句話真好。
我自己也是很認可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的。但是我發(fā)現(xiàn)在我身邊有很多母親,把這句冠冕的話當作了她懶惰、疏忽的借口,當成了坐在麻將桌前,泡在游戲里,逍遙在酒吧,把孩子往姥姥老爺或是爺爺奶奶那一扔的最堂皇的理由。那是我決不敢茍同的。
對早教的疑問(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53410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