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分三個階段的目的,是要幫助幼兒對教具有更好的認識,可以讓你了解幼兒能把握多少吸收多少,才能落實你的訓練。
這三個階段的學習方法,必須用于所有的每一個教具的介紹,也可以用于識字教育上。當你要開始示范任何一種教具,須指示幼兒用不同物體加以比較,才能得到正確的認知。例如:大-小、大-較大-最大、大-稍大-較大-很大-最大;。^。钚⌒。孕。^。苄。钚;至于長-短、輕-重、粗-細、硬-軟等等,也是逐次漸進的做精確的認識。凡物體的感性層次,都要讓孩子從五官的接觸,到心智的刺激,逐次地、確實地得到深刻的印象。
這樣“做”是讓孩子聰明、精靈的基本方法。父母親要有計劃地去做,有耐性有恒心地去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更應知道,年齡越小的孩子越不容易集中心智,所以也就越要講求方法,才會收到效果。但,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讓孩子有厭煩的感覺。以上所說,是感官教育,由物體性質的直接認知到“量”和“比較觀察”的間接培養(yǎng),是要從一歲到四歲都要下功夫的。
至于感官認知,學習三階段的次序和具體做法,是按以下的次序進行:
第一階段:本體的認識──其目的是在建立實物和名稱之間的關系(先由物體──名稱)譬如家中用的由小到大,可以裝在一起成套的糖果盒,就是很好的教材,父母親用雙手拿起整個盒子向幼兒說:“這是紅圓形的糖果盒。”反復地說到你覺得你的孩子了解了“物體”和“名稱”之間的聯(lián)合為止。
第二階段:對照物的認識(由名稱到實物)。母親要確知前一階段的效果如何,就對幼兒說:“請把那個紅色糖果盒拿給我。”一面以期待的眼神盼望幼兒正確地拿給你為止(當然你必有兩個以上不同顏色的盒子)。
第三階段:類似物間的辨別(事務的確認和辨異)──當幼兒已經了解紅色糖果盒和記住了這個名稱之后,就指各種類似物問幼兒說:“這叫什么?”他應該答出正確的名稱“這叫???”。假若答不出了,再幫助他反復說到會了為止(這樣也同時訓練了語言發(fā)展)。以上這些原則或過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第一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來看,卻是極為新鮮但頗困難,因為小頭腦中對于紅色盒子、糖果,都不一定有深刻的印象。所以父母要有百分的耐心,十分的用心來做這件事才行。 此外,在你計劃安排你“親職教務”的時候,必須注意你孩子的年齡,和他心智發(fā)展的程度,應該依期年齡層次的感官發(fā)展的敏感狀況,和孩子的實際情況,而適慎地思考策劃,千萬別著急!同時也要記住,現(xiàn)行的每一步驟,都關系到下一個步驟的進行;所以必須按照進展程度的模式去進行。
摘編自《蒙特梭利教育法系列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12393.html
相關閱讀: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的兒童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