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倆互相愛慕
[德國]海涅
他倆互相愛慕,
但誰也不敞開心扉;
見面就像仇人似的,
情愿為相思而憔悴。
他們終于分離了,
只能在夢中相會片時;
他們其實早已死了,
自己還渾然不知。
(飛白譯)
【賞析】
《他倆互相愛幕》是《還鄉(xiāng)曲》第36首,這首詩用最精簡的筆觸,敘述了一個愛情的悲劇故事,像是一首微型敘事詩。
愛情悲劇的不幸總是相似的——有情人難成眷屬,而造成悲劇的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一般是由于遭到外界的或命運的不可抗的壓力;然而這首詩中的原因卻完全在于戀人自身:他們未能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愛情!
這個原因似乎微不足道,但在海涅看來,微不足道的原因造成的悲劇才更為沉重。這是因為,不可抗的壓力猶如鐵墻,使人無法突破,因而也容易“認&rdquo,好詞好句;了;而微不足道的原因卻如紙幕,本來只需一開口就可輕松捅破,而雙方竟然輕易錯過了這樣的機會,造成了無可挽回的錯誤,這是何等可悲!
這對戀人為何不肯敞開心扉呢?詩人沒有說明,只是在最后兩行中表示了批判的態(tài)度,從而暗示了他們的不坦率是無理的,不值得的,也許(非?赡)只是為了講面子,等著對方來求自己;也許,是為了講門第,或意氣用事之類。所以從這首小詩中,我們也可感覺到海涅抒情與諷刺相結合的風格,看出海涅對德國的庸俗現實和庸俗市民的譏諷。在詩人看來,這對主人公是在沉悶的現實壓力或麻醉下,不敢大膽面對愛情,面對人生,失去了做人的最寶貴的意志。這樣渾渾噩噩地隨俗而活(只敢在夢中解放思想),活得沒意思,活得不痛快,活得可悲,雖生猶死。
這是海涅的態(tài)度和筆法。然而,相愛而未能敞開心扉、有緣而錯過的事是常有的,情況也是復雜的,這同一題材在不同詩人的手里能化出不同的主題,作出全然不同的處理。這里順便舉例作個比較,也是饒有趣味的:
俄國詩人萊蒙托夫十分喜愛海涅的這首小詩,曾先后三次翻譯成俄文。在最后的定稿中,他改變了原詩主題,把此詩的第二節(jié)譯成這樣:
他們在沉默高傲的受難中離別,
只在夢中有時見到親愛的面影。
死來到了:死后終于有緣相會……
但在隔世,他們卻沒有認出故人。
顯然,萊蒙托夫把海涅式的嘲諷去掉了,換成了萊蒙托夫式的孤傲;主人公的不敢承認愛情如今變成了高傲的受難。只有在離開這個可悲的世界后受難者才有緣相逢,然而萊蒙托夫在顯示幸福(縱然只是死后的幸福)的可能性時,又把“大團圓”格局和安慰哲學打得粉碎,把這首小詩化成了一出崇高的悲劇。
另一個例子是葉芝的《沉默許久后》,葉芝的主人公之所以未互通心曲,既不是由于隨俗,也不是由于高傲,而僅僅是由于渾然不知機緣的存在。如果說海涅在《他倆互相愛幕》中對渾噩隨俗作了譏刺,萊蒙托夫在帶創(chuàng)作性的譯詩中對高傲受難作了贊美,那么葉芝卻對命運的玩笑作了貌似平淡的中性描寫,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飛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166842.html
相關閱讀: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拉伊莎_詩歌鑒賞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