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八首·其二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賞析   第二首時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寫夔府秋夜北望京華。   首聯(lián)承上首末聯(lián),由薄暮入筆。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點明北望的地點“夔府”,“落日斜”點明時間。   夔州地處群山之間,又值落日斜照,這深秋黃昏的景色對于一個命運坎坷、淪落天涯的人來說,更會引起落寞思鄉(xiāng)之情。是每當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時,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句,是組八章的綱領(lǐng)和眼目,錢注云:“依斗望京,此句為八章之骨!遍L安在北,故“依北斗”,“每依”,無夕不然也。京華亦即故園所在,望而不見,焉能不悲?以下抒發(fā)個中深悲。持續(xù)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公元763年)雖告結(jié)束,但邊患并未消弭,吐蕃、回紇、黨項羌等族乘虛而入,在北方和西方不斷侵擾。藩鎮(zhèn)擁兵割據(jù),戰(zhàn)亂時起,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大唐王朝再也無力挽回由盛至衰的頹勢。杜甫飽嘗戰(zhàn)亂之苦,歷經(jīng)艱辛,輾轉(zhuǎn)入蜀,依好友嚴武居于成都。孰料嚴武不久去世,杜甫難以存身,于是離開成都沿江東下,于代宗大歷元年(公元766年)到達州,滯留于此。詩人長期漂泊,備嘗艱辛,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壯志難酬,慨叢生,遂在孤城的暮色中,他循著北斗遙望那使他魂牽夢縈的長安,長安是唐王朝的首都,是國家的象征,詩人憂國憂民,詩人雖然暮年多病、身世飄零卻時刻關(guān)切國家安危。   “每依北斗望京華”,不但寫出長安的方向,寫出夔州與長安遙遠的距離,而且更能表達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對故國的深深眷戀之情。以北斗來比喻長安,實際上是借北極星在天空中的永恒位置來表達詩人對唐王朝的堅貞之意,詩人始終情系國家,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把懷念京華與身世之感緊密交織。槎指木筏。   《水經(jīng)注》引民謠云:“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迸f日知道在巫峽聽猿聲使人哀傷落淚,現(xiàn)在身在夔州,親自聽到猿聲而不禁淚下,故云“實下”,“實”,實實在在,真的。即“聽猿三聲實下淚。”金圣嘆認為“實”字用得好,《選批唐詩》卷三:“此是身歷苦境,故下一‘實’字!痹娙硕鸥υ诂F(xiàn)實生活中可謂歷盡艱難:參加科舉應(yīng)試不第,長安十載干求奔波,又在安史之亂中顛沛流離,生計無著,妻離子喪于蕭瑟晚秋之際,獨坐孤城,望穿京華,而時局變異,世事難料,心事微茫,聽到凄楚的猿聲,不由淚下。詩人漂泊天涯,遙望京華,欲歸不能,愁緒難解。這句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不僅加重了凄涼的氣氛,也烘托了詩人的心情。   “八月槎”化用典故,古書民間傳說,天河與海通,海邊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即水上木排)來去,于是準備許多干糧,乘槎而去,以為到時又可乘槎回來。此傳說后來附會到張騫身上,說張奉漢武帝命,尋黃河之源,因乘槎至天河,牽牛宿旁。”杜甫《有感五首》亦云:“乘槎消息斷,無處覓張騫!泵C宗上元二年,嚴武以兵部侍郎出任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杜甫希望能有機會隨嚴武一同入朝,回到長安,實現(xiàn)其政治理想。但不幸嚴武突然去世,八月份乘船回長安供職的心愿化為泡影。故云:“奉使虛隨八月槎!贝颂幗栌妹耖g傳說,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回長安如同乘槎在天,茫茫不可達也。與“孤舟一系”句相照應(yīng)。與“聽猿”句因果承接緊湊。兩句寫出詩人羈旅漂泊歸期無望的痛苦凄涼心情。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伏枕,伏于枕上。在這里引申為臥病。山樓指白帝城,堞,指城上的短墻。畫省,即尚書省,杜甫的檢校工部員外郎是尚書省的郎官。杜甫在嚴武幕府的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只是個虛銜。他當時十分希望能隨嚴武入朝而經(jīng)引薦留任京師,在尚書省供職。不過這個愿望未能實現(xiàn),他因此引以為憾,在《秋興八首》這組追懷故國往事的詩中一再流露出來,如前頭“奉使虛隨八月槎”一句,以浮槎上天為喻,說自己還朝的意愿徒然落空!爱嬍∠銧t“指在尚書省輪流值班。唐代尚書省和門下省的官員有輪流值宿于省屬的慣例。尚書省署以胡粉涂壁,畫古代賢人烈士在其上,所以稱“畫省”。香爐,尚書省上朝時,有侍女二人捧爐焚香從入。伏枕,表明詩人年老體衰。畫省香爐,心中所念,為虛;伏枕山樓,眼前現(xiàn)狀,是實。詩人慨嘆沒能入京供職、違離畫省香爐,只空掛了個尚書郎的職銜,辜負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邊供職,滯留在這荒僻的山城。這句寫出了詩人沒有機會報效國家的遺憾愁悶之情。“山樓粉堞隱悲笳”又從遙想回到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遠處白帝城的墻外隱隱約約傳來的凄咽的笳聲,詩人已經(jīng)很痛苦了,這悲壯的軍笳聲自然更加撩起詩人無限的愁思和感慨。萬籟俱寂的深夜,不時傳來凄厲軍笳聲,山城的環(huán)境真是無限悲涼。以上由夔府想京華,又由京華回到夔府,思緒在故國故園與夔府孤城之間往復(fù),情極凄切纏綿。   詩人曾經(jīng)有鴻鵠之志,將滿懷希望寄于開元盛世,他來到長安,想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在那里他參加科舉應(yīng)試,投詩向權(quán)貴人物乞求薦舉,向玄宗獻賦,上表陳情,懇求重用,為了獲得實現(xiàn)理想的一席之位,他在“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詩人回想起以前的種種悲心,又想道現(xiàn)在自己滯留夔州,“虛”奉使命,孤舟難返,縱有憂國之心,又有何力能正乾坤?“畫省香爐違伏枕”久違于朝廷的詩人處于如此欲忘國事不能,欲正社稷無力之進退兩難境地,所以在夔州的蒼茫秋色中,聞笳聲更哀,夜不能寐。   尾聯(lián)寫京華望而不見,回到眼前景物。月亮從照著藤羅移到照映著洲前蘆荻花上,描寫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既暗示1時間的推移,又用藤羅、蘆荻展現(xiàn)蕭瑟的秋光,這讓詩人感到無比的孤獨凄涼。一位由黃昏日落到中夜深宵,臥病山城,翹首北望,徘徊流連,夜不成眠的抒情主人、詩人形象,已塑造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了。兩句以景結(jié)情,含有無限情思。由景物時序推移暗向第三首過渡。   這首詩主要是描寫夔州秋天夜晚的景色。第二句每依北斗望京華是從第一首故園心而來,它承上啟下,是全篇的關(guān)鍵之筆。下面四句都是圍繞望京華三字落筆。整首詩交織著深秋的冷落荒涼、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國家的衰敗殘破。詩把峽谷的深秋,詩人個人身世以及國家喪亂都包括在里面。這種既掌握景物的特點,又把自己人生經(jīng)驗中最深刻的感情融會進去,用最生動、最有概括力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樣景物就有了生命力,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深。語簡而意繁,心情苦悶而意境開闊(意指不局促,不狹窄)。蘇東坡曾說:“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確實是有見識、有經(jīng)驗之談。   反復(fù)運用了循環(huán)往復(fù)的抒情方式,把讀者引入詩的境界中去。組詩的綱目是由夔府望長安──“每依北斗望京華”。反復(fù)運用了循環(huán)往復(fù)的抒情方式,把讀者引入詩的境界中去。循環(huán)往復(fù)是《秋興》的基本表現(xiàn)方式,也是它的特色。不論從夔府寫到長安,還是從追憶長安而歸結(jié)到夔府,從不同的角度,層層加深,不僅毫無重復(fù)之感,還起了加深感情,增強藝術(shù)感染力的作用,真可以說是“毫發(fā)無遺憾,波瀾?yīng)毨铣伞保ā顿涏嵵G議十韻》)第二首,有從夔府到長安,又從長安回到夔府的往復(fù)。由夔府孤城按著北斗星的方位遙望長安,這是第一次反復(fù);聽峽中猿啼,想到“畫省香爐”。這是第二次往復(fù)。聯(lián)翩的回憶,又被夔府古城的悲笳所喚醒。這是第三次反復(fù)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ci/gushi/297302.html

相關(guān)閱讀:荊州歌 李白
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
《過西堡塞北》(作者-溫庭筠)唐詩賞析
《唐莊恪太子挽歌詞二首?其一》溫庭筠唐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