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北擞抡邜u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與怯者則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與千金,不然則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猶未能也。須臾,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然則,人豈有勇怯哉?要者以勢驅(qū)之耳。
(節(jié)選自蘇洵《諫論》)
22.下列句中加△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且告之曰(將要) B.跳而越者與千金(給予)
△ △
C.顧見猛虎(回頭) D.而越之如康莊矣(寬闊平坦的大道)
△ △△
23.下列句中加△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2分)
A. 有與之臨乎淵谷者 B. 能跳而越此
△ △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乃記之而去
△ △
C. 不然為怯 D. 其怯者猶未能也
△ △
士卒多為用者 其真不知馬也
△ △
24.這段文字認(rèn)為“勇”與“怯”皆為“以勢驅(qū)之”。其中的“勢”內(nèi)涵豐富:對勇者而言,是指 ▲ ;對半勇半怯者而言,是指 ▲ ;對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
25.本文認(rèn)為人沒有勇和怯之分,關(guān)鍵是情勢驅(qū)使他罷了。你是怎樣認(rèn)為的呢?(2分)
答案:
22.A(2分)
23.B(2分)24.恥怯(面子) 奔利(金錢)(2分。每格1分)25.例如:①這種觀點(diǎn)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種社會現(xiàn)象,即情勢對人的思想行為的制約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會有見義勇為、舍生取義的人呢?③對人要作具體分析,有的人是環(huán)境的奴隸,而有的人敢于挑戰(zhàn)環(huán)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論。(2分。本題為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ci/983065.html
相關(guān)閱讀:《聞樂天授江州司馬》閱讀答案(佛山市中考)
【古詩閱讀】《酬樂天揚(yáng)州初逢席上見贈》 參考答案
初中《宴詞 長堤春水綠悠悠》詩歌閱讀答案
學(xué)校50周年校慶標(biāo)語
閱讀陸游的《游山西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