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下冊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經濟課時練習題(附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1.2 古代中國的手工業(yè)經濟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
一、選擇題
1.中國古代手工業(yè)三種主要經營形態(tài)中突出體現封建經濟形態(tài)特征的是(  )
A.工場手工業(yè)        B.家庭手工業(yè)
C.官營手工業(yè) D.民營手工業(yè)
解析: 封建經濟形態(tài)特征是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而自然經濟是農業(yè)與家庭手工業(yè)的結合。
答案: B
2.官營手工業(yè)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據著古代手工業(yè)的主導地位,它的主要特點是(  )
①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谫Y金雄厚,規(guī)模經營,為細密分工和協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壅紦夹g人才和原料優(yōu)勢,生產不計成本、苤饕菫槭袌錾a精美商品,為對外貿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注意官營手工業(yè)不是為市場生產商品,主要是為宮廷、官府和貴族生活服務的。
答案: B
3.下圖所示的水力鼓風冶鐵工具發(fā)明的時間是在(  )
A.西周 B.秦朝
C.東漢 D.西漢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識圖能力和對基礎史實的再認再現能力。據圖可知所示工具為水排,它是東漢時杜詩發(fā)明的。
答案: C
4.長期以來,我國古代冶煉技術一直領先于世界。南北朝時期,我國冶煉技術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爐煉鐵 B.淬火工藝
C.發(fā)明水利鼓風冶鐵工具 D.灌鋼法
解析: 根據教材知識可知,A、C兩項所示的技術或發(fā)明均出現在兩漢時期,B項淬火工藝出現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只有“灌鋼法”是南北朝時期我國冶煉技術取得的成就。
答案: D
5.(2014?徐州市高一檢測)在新疆吐魯番等地發(fā)現的絲織品中,出現了一些中亞、西亞流行的對禽、對獸紋飾圖案;明代燒制了帶有阿拉伯和梵文裝飾圖案的瓷器。這主要是(  )
A.適應對外貿易的需要
B.適應中原貴族生活多樣化的要求
C.反映了漢唐時期各族之間聯系的加強
D.體現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對外政策
解析: 唐宋以來,瓷器成為中國經“海上絲綢之路”外銷的重要商品,這條對外貿易路線也被稱為“瓷路”。中國瓷器深受世界各國喜愛。絲織品和瓷器圖案的變化主要是適應對外貿易的需要。
答案: A
6.(2014?寧波期中)“農夫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織?……”(摘自《墨子》)在以下選項中,與這一現象相符的是(  )
①早在舊石器時代,紡織技術已經萌芽、谝苑N植業(yè)為主,家畜飼養(yǎng)業(yè)為輔 ③不斷改革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使精耕細作的農業(yè)生產模式日益完善、芫哂幸孕∞r戶個體經營為主的農業(yè)經營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①與自然經濟這一現象無關。
答案: C
7.(2014?江蘇南京期末)《沈氏農書》中記載:“家有織戶,織與不織,總要吃飯,不算工本,自然有贏!边@段話反映了中國古代家庭手工業(yè)(  )
A.與農業(yè)相結合,競爭力強 B.生產方式落后,效率較低
C.以營利為目的,面向市場 D.生產成本較低,自給自足
解析: 中國古代家庭手工業(yè)是農業(yè)的副業(yè),不以營利為目的,滿足自己生活需要,并且生產方式落后,競爭力不強,故A、C兩項錯誤。從材料中“不算工本,自然有贏”說明D項正確。
答案: D
8.清朝前期“蘇城機戶類多雇人工織。機戶出資經營,機匠計工受值……”其中的“機戶”和“機匠”之間的關系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關系 B.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
C.地主與農民的關系 D.奴隸制生產關系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皺C戶”屬于早期的資本家,而“機匠”屬于早期的雇傭工人,二者之間是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
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圖是某高一學生在學習研究古代中國的農業(yè)發(fā)展時使用的一幅示意圖:
材料二 據大洋網?廣州日報:2009年9月26日,“南澳一號”的明代古沉船水下考古搶救發(fā)掘啟動儀式在汕頭市南澳縣舉行。水下考古專家經過勘探,“南澳一號”船載文物主要為明代粵東或者閩南及江西一帶民間瓷窯生產的瓷器。據相關人員估計,裝載的瓷器至少有1萬件,甚至有6萬之巨。古沉船可望在今年的12月中旬在世人面前展露真容。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示意圖,你認為該同學與農業(yè)有關的研究主題是什么?從牽引動力來看,從圖中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2)我們在研究古代中國農業(yè)發(fā)展時,還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研究?試舉出實例加以說明。(至少兩個角度)
(3)結合所學知識推測,我們會從“南澳一號”找到哪些種類的瓷器?
解析: 本題以有關我國古代農業(yè)發(fā)展的圖片和有關手工業(yè)發(fā)展問題的新情境、新材料為切入點,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第(1)問從材料一可以判斷研究的是傳統農業(yè)耕作方式。第(2)問應注意分析古代農業(yè)包括耕作方式、工具改進、水利興修等方面。第(3)問要依據材料二,分析明代生產的主要瓷器種類。
答案: (1)主題:中國傳統農業(yè)耕作方式的演變。(或中國古代犁耕技術的發(fā)展與完善)結論:中國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術)經歷了由直轅犁到曲轅犁的轉變,犁耕技術已經相當完善。
(2)①農業(yè)生產工具的演變,如從耒耜到青銅工具再到鐵農具的演變。②農業(yè)灌溉方式的演變,如水利工程的修建和農業(yè)灌溉工具的不斷改進等。(另外,也可以從農作物品種的日益豐富,統治者農業(yè)政策的演變等角度歸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70573.html

相關閱讀:高一歷史必修二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