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
時知能訓練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樹木年輪是氣候變化的歷史證據(jù)。讀“某地樹木年輪示意圖”,回答1~3題。
1.圖中反映了該地近百年氣候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寒冷——溫暖——寒冷交替變化
B.溫暖——寒冷——溫暖交替變化
C.暖干——暖濕——暖干交替變化
D.濕冷——干冷——濕冷交替變化
2.引起其氣候周期變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
A.人類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黃赤交角的變化
C.太陽活動的周期變化 D.人類不斷破壞森林
3.在時期,該地最可能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是( )
A.雪線上升 B.暖冬頻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災常年發(fā)生
(2010•廈門模擬)“仙女木”是寒冷氣候的標志植物,因此用命名出現(xiàn)在北歐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靶孪膳尽笔录髿夂蜃兣,進入溫暖的全新世。圖甲是地球50萬年前至今的氣溫變化模擬曲線圖,圖乙是地球2萬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擬變化圖。讀圖,回答4~5題。
圖甲 圖乙
4.圖乙中①②③④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近2萬年氣溫變化與海平面變化的趨勢基本是一致的
B.近7 000年氣溫相對保持平穩(wěn)
C.近2萬年氣溫與海平面始終保持上升
D.50萬年前至今氣候在冷暖交替變化
北京時間2010年2月27日悉尼報道 當?shù)貢r間周五,研究人員宣布一塊面積是中國香港兩倍大小的冰從南極脫落。近幾年南極冰架不斷分離,導致冰的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據(jù)此回答6~7題。
6.南極冰架不斷分離,冰的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A.溫室氣體增加 B.太陽輻射增強
C.臭氧層空洞擴大 D.酸雨危害嚴重
7.隨著全球變暖,我國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
A.喜馬拉雅的雪線逐年下降
B.一月0 ℃等溫線向淮河以北移動
C.南海諸島的面積迅速增大
D.高緯地區(qū)比原的氣溫更低
據(jù)專家預測,因全球氣候變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將升高40~50厘米。下圖為“我國某地區(qū)海陸過渡地帶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8~9題。
8.海平面上升對該地帶的影響有( )
①加劇農(nóng)田土壤鹽堿化、跒┩棵娣e減少、垩蜎]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礎設施建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層破壞、谏直淮罅靠撤ァ、鄱趸寂欧帕吭黾印、芏趸蚺欧帕吭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讀全球主要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變化表,完成10~12題。
10.年增加率最快的溫室氣體是( )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二氮 D.氯氟烴
11.上述氣體的共同性質(zhì)是( )
A.能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可見光
B.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紫外線
C.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
D.能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
12.上述一些氣體除能導致全球變暖外,還會造成( )
①臭氧層破壞、谒嵊辍、鄢鞘袩釐u效應、芨粻I養(yǎng)化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0•煙臺質(zhì)檢)下圖示意的是全球可能發(fā)生的某種“環(huán)境變遷”,讀后回答13~14題。
13.該“環(huán)境變遷”最可能是( )
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沒 B.火、地震頻發(fā)
C.荒漠化日趨嚴重 D.臭氧層空洞擴大
14.使圖示“環(huán)境變遷”可能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 B.全球變暖
C.海水膨脹 D.地面沉降
15.下圖為“1960~1995年全國平均年蒸發(fā)量變化曲線圖”。由圖可以得出1960~1995年全國年平均蒸發(fā)量( )
①在20世紀80年代末以前下降明顯、20世紀90年代以后呈輕微下降趨勢、1980年前后變化趨勢有明顯的差異、1960~1995年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綜合題(共40分)
16.IPCC(全球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在全球氣候變化第四次評估中指出:由于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驅(qū)動,全球氣候?qū)⒃?1世紀繼續(xù)變暖。這一評估認為,21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可能升高1.1 ℃~6.4 ℃。全球氣候的變化與碳排放有著密切的關系。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4分)
我國東、中、西部碳排放比重
(1)讀圖分析1952~2000年我國東部地區(qū)碳排放的總體特征及其原因。
(2)就此談談我國控制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3)全球氣候變暖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17.2010年12月11日,為期兩周的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變化大會在墨西哥海濱城市坎昆落下帷幕。大會達成兩項成果,內(nèi)容涉及為發(fā)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技術(shù)幫助以及《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據(jù)此回答下列問題。(16分)
(1)履行《京都議定書》的一條重要途徑是調(diào)整能結(jié)構(gòu),受此沖擊最大的產(chǎn)業(yè)是( )
A.鋼鐵 B.機電 C.紡織 D.電子
(2)由于《京都議定書》規(guī)定了減排目標,溫室氣體排放量具有了價值,并成為一種商品。這種商品形成的市場稱為( )
A.煤市場 B.碳市場
C.石油市場 D.天然氣市場
(3)氣候變暖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帶的影響有哪些?
(至少列舉3點)
答案及解析
1-3【解析】 第1題,氣候溫暖樹木生長旺盛年輪較寬,氣候寒冷期年輪較窄。第2題,圖示反映的是近百年氣候變化,其原因不可能是黃赤交角的變化(變化很小);存在寒冷與溫暖交替現(xiàn)象,與太陽活動的周期變化有關。第3題,時期樹木年輪較窄,氣候寒冷,海平面下降,雪線下降,氣候較干旱。
【答案】 1.B 2.C 3.C
4-5【解析】 第4題的答案可從中分析得出,“新仙女木”事件之后便進入溫暖的全新世,故圖乙中的③與其對應。第5題,圖乙中顯示近2萬年海平面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期間也有一定的波動,故C選項的敘述是錯誤的。
【答案】 4.C 5.C
6-7【解析】 第6題,冰川面積的減小是全球變暖造成的,而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氣體增加。第7題,雪線高度與氣溫呈正相關;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海拔較低的島嶼;全球變暖高緯地區(qū)溫度升高。
【答案】 6.A 7.B
8-9【解析】 第8題,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農(nóng)田地下水位上升,加劇農(nóng)田土壤鹽堿化;由圖例及其海拔高程比較可排除③④兩項,故選①②兩項。第9題,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氣中CO2等溫室氣體增加,燃燒礦物燃料,大量森林被砍伐會使大氣中CO2含量不斷增加。
【答案】 8.A 9.C
10-12【解析】 讀表可知,年增加率最快的是甲烷。表中四種溫室氣體,均能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而導致氣溫升高。另外,甲烷和氯氟烴會破壞臭氧層,而一氧化二氮可能會造成酸雨。
【答案】 10.B 11.C 12.A
13-14【解析】 由圖示可知,這種“環(huán)境變遷”發(fā)生在大陸沿海地區(qū)
及部分島嶼上,可推知有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沒。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變暖引起的。
【答案】 13.A 14.B
15【解析】 從圖中可看出,1960~1995年全國平均年蒸發(fā)量變化總體呈波動下降趨勢。其中1990年以前下降明顯,1980年前后變化較小,1990年以后呈輕微上升趨勢。
【答案】 C
16【解析】 由圖可知,我國東部地區(qū)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在40%以上,且變化不大。這與東部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能消費總量大,礦物能在能消費構(gòu)成中的比重較大,而水電等清潔能所占比重較小密切相關。依據(jù)原因分析措拖即可。
【答案】 (1)東部地區(qū)比重始終占據(jù)主導地位,變化不大。東部地區(qū)能消費總量大;礦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氣)占能消費構(gòu)成的比重大。
(2)提高能利用效率;提高清潔能消費比重;發(fā)展清潔燃燒技術(shù);開發(fā)利用新能;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
(3)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對人類健康威脅增加,導致旱澇等災害增加,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調(diào)整。
17【解析】 第(1)題,鋼鐵工業(yè)需要燃燒大量的煤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京都議定書》規(guī)定了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所以對鋼鐵工業(yè)沖擊最大。第(2)題,解答該題時,只要能聯(lián)想到二氧化碳,就能作出正確選擇。碳市場是碳交易市場的簡稱,它是由氣候變化及相關應對政策催生而形成的。第(3)題,氣候變暖會造成海平面上升,帶一系列問題。
【答案】 (1)A (2)B
(3)海水入侵,淹沒土地,風暴潮加劇,海岸侵蝕加強,陸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鹽堿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響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39032.html
相關閱讀:高一學期地理期末試卷(有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