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學常識:
屈原,名,字,時期我國偉大的主義詩人,代表作為抒情長詩《》主要作品有《》、《》、《》、《》等漢代把它們合編成《楚辭》
二、字音練習:給括號前的字注音
屬()草稿慘怛()帝嚳()靡不畢見()濯()
淖()蟬蛻()滋垢()濁穢()?()然
泥()而不滓()既絀()商於()既咎()
眷()顧被()發(fā)漁父()憔()悴()
哺()育啜()泣罹()難()
三、通假字:解釋句中通假字
1、離騷者,猶離憂也
2、人窮則反本
3、靡不畢見
4、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絀
7、齊與楚從親
8、亡走趙,趙不內(nèi)
9、被發(fā)行吟澤畔
10、厚幣委質事楚
四、古今異義
1、顏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4、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五、解釋加點的詞:
1、嫻于辭令
2、爭寵而心害其能
3、屈平屬草稿
4、平伐其功
5、王怒而疏屈平
6、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7、可謂窮矣
8、其文約其辭微
9、惠王患之
10、大興師伐秦
11、臣請往如楚
12、奈何絕秦歡
13、屈平既嫉之
14、人君無愚、智
15、王怒而遷之
16、楚有宋玉、景差之徒
17、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六、解釋加點詞的詞類活用:
1、讒:因讒之曰
2、聽: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3、邪曲:邪曲之害公也方正:方正之不容也
4、明:明道德之廣崇
5、蟬:蟬蛻于濁穢
6、虎狼: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7、祖: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8、日:其后楚日以削
七、判斷文言句式: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2、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4、秦,虎狼之國,不可信
5、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6、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8、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9、此不知人之禍也
10、“離騷”者,猶離憂也
11、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11、求人可使報秦者
13、是以見放
八、一詞多義:
(一)實詞:
1、聞:
①博聞強志,明于治亂,
②無何,宰以卓異聞
③況草野之無聞者乎
④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2、志:
①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②博聞強志,明于治亂
③其志潔,其行廉
④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3、疏:
①王怒而疏屈平
②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
③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影
④《諫太宗十思疏》
⑤梅以疏為美
⑦其于計之疏也
⑧十三經(jīng)注疏
4、害
①爭寵而心害其能
②為陶謙所害
③除國之大害
④不能害人
5、許
①而趙不許,曲在趙
②時人莫之許也
③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④塞上長城空自許
6、屬
①亡國破家相隨屬
②屬予以記之
③司命之所屬
④屈平屬草稿未定
⑤有寧越徐尚……之屬
7、離
①“離騷”者,猶離憂也
②約從離衡
③如有離違,宜別圖之
④多情自古傷離別
8、遷
①王怒而遷之
②再遷為太史令
③予左遷九江郡司馬
④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
9、與
①與之斗卮酒
②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
③何哉?與秦而不助五國也
④蹇叔之子與師
(二)虛詞:
為
1、以為“非我莫能為”也()以1、竭忠盡智,以事其君()
2、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2、以一儀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3、竟為秦所滅()3、以其弟子蘭為令尹()
4、化而為鳥,其名為鵬()4、以嚙人,無御之者()
5、庖丁為文惠君解牛()5、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
6、為其不可得而法()6、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
7、聞秦王善為秦聲()7、其后楚日以削()
8、我為趙將()8、傳以示美人()
9、為刎頸之交()9、皆以美于徐公()
10、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乃1、乃令張儀佯云秦()焉1、愿得張儀而甘心焉()
2、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3、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3、姜氏欲之,焉辟害()
4、今君乃亡趙走燕()4、而惴惴焉摩玩不已()
5、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5、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6、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7、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
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8、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9、家祭無忘告乃翁()
九、名句默寫:
1、長太息以掩涕兮,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路漫漫其修遠兮,
4、信而見疑,,能無怨乎?
5、舉世,,是以見放
6、明道德之廣崇,,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行廉,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其行廉,,蟬蛻于濁穢,,不獲世之滋垢,
7、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
十、難句翻譯
1、博聞強記,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3、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5、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拓展延伸
工人善琴
萬歷末(1),詹懋舉者守潁州(2)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耳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見一老人貿(mào)薪入城,擔頭常囊此,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賤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竟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王士?《池北偶談》
[注釋]
(1)萬歷:明朝神宗朱翊鈞的年號(2)守潁州:任潁州的太守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適彈琴適:
(2)矯首矯:
(3)善否否:
(4)貿(mào)薪貿(mào):
(5)囊此囊:
(6)受工之直直:
(7)老人所貽貽: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白話文
(1)頗善此乎?
譯文:
(2)詹乃從竟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譯文:
(3)工即鼓前曲一過
譯文:
3.這位木工令太守“驚異”之處有:
(1);
(2);
(3);
(4)
翻譯:
萬歷年間,詹懋舉任潁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彈琴,木工站在窗外,抬頭畫指,好像在評價好壞叫來問他:“你很擅長彈琴嗎?”木工答說“是”讓他彈,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剛才詹懋舉彈的曲子,彈得很好詹很驚訝,問從哪學來的木工回答說:“家在西郊外,見一老人進城賣柴,總把琴裝在口袋里掛在擔頭,于是請讓看看聽他彈奏,心里很高興,于是向他學琴”詹給他錢,他不要,說:“我,貧賤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勞”又說:“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贈的,現(xiàn)在獻給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舉于是跟著木工學琴,學完以后,當時的琴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
附屈原列傳【譯文】
屈原名平,與楚國的王族同姓他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見聞廣博,記憶力很強,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熟習外交應對辭令對內(nèi)與懷王謀劃商議國事,發(fā)號施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諸侯懷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官位相等,想爭得懷王的寵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懷王讓屈原制訂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見了就想奪走它,屈原不肯給,他就在懷王面前讒毀屈原說:“大王叫屈原制訂法令,大家沒有不知道的,每一項法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說:除了我,沒有人能做的”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懷王不能聽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讒言和諂媚之辭蒙蔽了聰明才智,讓邪惡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則不為朝廷所容,所以憂愁苦悶,寫下了《離騷》“離騷”,就是離憂的意思天是人類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于困境就會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極其勞苦疲倦的時候,沒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憂傷的時候,沒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為正直,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來輔助君主,讒邪的小人來離間他,可以說到了困境了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就是由怨恨引起的《國風》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小雅》雖然多譏諷指責,但并不宣揚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它對遠古稱道帝嚳,近世稱述齊桓公,中古稱述商湯和周武王,用來諷刺當時的政事闡明道德的廣闊崇高,國家治亂興亡的道理,無不完全表現(xiàn)出來他的文筆簡約,詞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潔,行為廉正說到的雖然細小,但意義卻非常重大,列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含義卻十分深遠由于志趣高潔,所以中多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由于行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為奸邪勢力所容他獨自遠離污泥濁水之中,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浮游在塵世之外,不受濁世的玷辱,保持皎潔的品質,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斷,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爭輝,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罷免后來秦國準備攻打齊國,齊國和楚國結成合縱聯(lián)盟互相親善秦惠王對此擔憂就派張儀假裝脫離秦國,用厚禮和信物呈獻給楚王,對懷王說:“秦國非常憎恨齊國,齊國與楚國卻合縱相親,如果楚國確實能和齊國絕交,秦國愿意獻上商、於之間的六百里土地”楚懷王起了貪心,信任了張儀,就和齊國絕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國接受土地張儀抵賴說:“我和楚王約定的只是六里,沒有聽說過六百里”楚國使者憤怒地離開秦國,回去報告懷王懷王發(fā)怒,大規(guī)模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秦國發(fā)兵反擊,在丹水和淅水一帶大破楚軍,殺了八萬人,俘虜了楚國的大將屈?,于是奪取了楚國的漢中一帶懷王又發(fā)動全國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國,交戰(zhàn)于藍田魏國聽到這一情況,襲擊楚國一直打到鄧地楚軍恐懼,從秦國撤退齊國終于因為懷恨楚國,不來援救,楚國處境極端困窘第二年,秦國割漢中之地與楚國講和楚王說:“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張儀就甘心了”張儀聽說后,就說:“用一個張儀來抵當漢中地方,我請求到楚國去”到了楚國,他又用豐厚的禮品賄賂當權的大臣靳尚,通過他在懷王寵姬鄭袖面前編造了一套謊話懷王竟然聽信鄭袖,又放走了張儀這時屈原已被疏遠,不在朝中任職,出使在齊國,回來后,勸諫懷王說:“為什么不殺張儀?”懷王很后悔,派人追張儀,已經(jīng)來不及了
后來,各國諸侯聯(lián)合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了楚國將領唐昧這時秦昭王與楚國通婚,要求和懷王會面懷王想去,屈原說:“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懷王去,說:“怎么可以斷絕和秦國的友好關系!”懷王終于前往一進入武關,秦國的伏兵就截斷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懷王,強求割讓土地懷王很憤怒,不聽秦國的要挾他逃往趙國,趙國不肯接納只好又到秦國,最后死在秦國,尸體運回楚國安葬
懷王的長子頃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蘭為令尹楚國人都抱怨子蘭,因為他勸懷王入秦而最終未能回來屈原也為此怨恨子蘭,雖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戀著楚國,心里掛念著懷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國君總有一天醒悟,世俗總有一天改變屈原關懷君王,想振興國家,而且反覆考慮這一問題,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現(xiàn)出來然而終于無可奈何,所以不能夠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懷王始終沒有覺悟啊
國君無論愚笨或明智、賢明或昏庸,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選拔賢才來輔助自己的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國家的多少世代也沒有出現(xiàn),這是因為所謂忠臣并不忠,所謂賢臣并不賢懷王因為不明白忠臣的職分,所以在內(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疏遠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蘭,軍隊被挫敗,土地被削減,失去了六個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國,為天下人所恥笑這是不了解人的禍害《易經(jīng)》說:“井淘干凈了,還沒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難過,因為井水是供人汲取飲用的君王賢明,天下人都能得!本醪毁t明,難道還談得上福嗎!令尹子蘭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憤怒,終于讓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頃襄王發(fā)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身體干瘦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父說:“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而能夠隨著世俗變化整個世界都混濁,為什么不隨大流而且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不吃點酒糟,喝點薄酒?為什么要懷抱美玉一般的品質,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于是他寫了《懷沙》賦因此抱著石頭,就自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愛好文學,而以善作賦被人稱贊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終不敢直言進諫在這以后,楚國一天天削弱,幾十年后,終于被秦國滅掉
參考答案
一:平,原,戰(zhàn)國,浪漫,離騷,天問,招魂,九歌,哀郢等
二:略
三:1.罹2.返3.現(xiàn)4.旨5.濁6.黜7.縱8.納9.披10.贄
四:1.臉色;色彩2.形體容貌;對人或事物加以描繪3.說話得體,善于應酬;不慌不忙,鎮(zhèn)定自若的樣子4.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
五:1、熟悉2、嫉妒3、寫作4、夸耀5、疏遠6、恨,痛心7、處境艱難8、簡約含蓄9、擔心10、發(fā)動11、到12、斷絕13、恨14、無論15、放逐,流放16、這類人17、效法
六:1、名詞作動詞2、動詞作名詞3、形容詞活用作名詞4、形容詞作動詞5、名詞作狀語6、名詞作狀語7、名詞作動詞8、名詞作狀語
七:1、判斷句2、狀語后置句3、被動句4、判斷句5、否定句6、被動句7、被動句8、被動句9、判斷句10、判斷句11、被動句12、定語后置句13、被動句
八:實詞1、見聞、聞名、名聲、聽到2、志向、記憶、志向、心意、標記3、疏遠、用奏折陳述、稀疏、給皇帝的奏議4、嫉妒、殺害、禍害害處、損害傷害5、答應允許、贊許贊同、處所地方、稱贊應許6、連接、囑托、隸屬歸屬、寫作、類7、遭遇、使離散、背離違背、離開8、流放、升職、貶官、變更變動9、給、和、結交親駙、參加
虛詞:為1、做2、句末語氣詞,表示反問3、被4、成為5、替、給6、因為7、彈奏8、做9、成為以1、2、用3、任用4、如果5、因為6、因為7、而,修飾關系8、而,順承關系9、認為10、而,表并列關系乃1、于是2、竟然3、這才4、卻5、是6、是7、竟然8、竟然9、你的焉1、語氣詞2、語氣詞3、怎么哪里4、形同次詞尾5疑問代詞,什么6、之,代詞7、語氣詞8、于此,在這里
九、名句默寫(略)
十、難句翻譯(參考譯文)
拓展延伸
1、(1)正、恰好(2)抬起(3)壞(4)賣(5)用袋子裝著(6)值,薪酬(7)贈送
2、略(見譯文)
3、(1)木工懂得音樂(2)演奏甚妙(3)不受金(4)贈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er/400875.html
相關閱讀:2019年高二語文期末試卷(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