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來生者多已成塵成土,死者在生人記憶中亦淡如霧,惟書中人,儼若可以不死。”
那樣一個少女,在古老、寂靜的水鄉(xiāng)敘述著她羞澀的愛情。在那樣一幅山水迷蒙的畫卷中,永遠印刻著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那老人永遠想要保護那女孩,而那女孩永遠需要那老人的呵護,因為那是她唯一的親人。
黝黑的皮膚,清明如水晶的眼眸,讓兩位年輕人愛上了她;如燕雛般渴求的眼神、尋求依靠的目光,讓爺爺不忍離開她,并為之操勞終身;不知不覺到來的青春,蒙上羞澀,帶著些許萌動,最終卻無法掌握命運。
翠翠,翠色如翠竹,亦脆弱。
愛情來得如此簡單,幾面之緣就讓愛苗滋長于心。然而旁人的促成似乎更多于本人的意志。旁人并沒有強加,而他們其實早已心意相通,只是不曾表露。隔著山水,這感情來得如此朦朧。
愛情卻進行得如此艱難,沒有兄弟間的角逐,只有全身而退。是為了翠翠的幸福而退出這場游戲放她走,還是為了兄弟間的情誼,不忍抹殺。最終犧牲自己,讓愛成為一把匕首,將自己的心割裂。
那段時間,那老人似乎在城內(nèi)城外跑得很忙,然而更奠定了結(jié)局的悲涼:
爺爺終究死了,翠翠等待的那個人,他是否知道翠翠在等他呢?他是否會回來呢?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在這個寂靜的水鄉(xiāng),從未說出口的“愛”字,從未流露過的感情最終讓一切心緒歸于平靜,卻讓人心如止水,望眼欲穿。
縱有“有情人終成眷屬。”,卻也有命運弄人。為命運所掌控,讓他們相遇、相識、相知、相愛、相離,悲劇早已奠定,讓所有臣服者繞著既定的圈走,默默無言,只剩淚水。
為何只剩守候,為何要守望幸福,為何讓萌動的心羞于見天際?若是成為命運的掌控者,也許一切都會艷陽高照,照開愁云密布,照亮城里城外,照亮左岸右岸,照亮山水兩頭。水的一頭會有鴛鴦共雙溪。
全境抑郁到不能自已,然而讓人不忍逆轉(zhuǎn)。
“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翠翠的單純活潑、天真善良,“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她在溪邊玩耍的身影,爽朗的如銀鈴般的笑聲,仿佛把人們帶進了她的世界?“美麗總是令人憂愁”,祖父的離世,天保的殞命,儺送的出走……殘忍的現(xiàn)實迅速將翠翠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消失得干干凈凈,連一塊碎片也不曾留給她。這個可憐的少女,是否走了一條和她母親同樣的路呢?那凝視夜空的孤單的眸子,又像我們詮釋了怎樣的一份凄涼呢?
《邊城》有著一種深邃的品格和魅力。沈從文先生用他的思想,他的情感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恬淡的鄉(xiāng)村小景。這里寄予了他的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優(yōu)美中流露出對生命的無奈和悲憫之情。他用一種敘述的語調(diào),為故事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引出了翠翠心中難言的“薄薄的凄涼”。
溪水依然靜靜地流淌著,只是沒有了渡船的行跡,顯得有些孤單;小屋依然靜靜地立著,只是沒有了白塔的依托,顯得有些零亂;翠翠依然靜靜地坐著,只是沒有了祖父的陪伴,顯得有些傷感……望著翠翠孤苦無依的身影,我們不禁為她擔(dān)憂,命運的轉(zhuǎn)盤,能否為她停留或是載著她的憂傷一去不復(fù)返?
“這個人也許永遠回不來了,也許‘明天’回來”!讓我們陪著翠翠一起守望,守望著她遠方的幸福……
一夜的風(fēng)雨,吹走了渡船,吹走了祖父,吹走了少女剛剛萌生卻又無果的愛情,吹走了年僅15歲的翠翠天真而又美好的希望……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就連那青澀而又純美的愛情也在萌芽時漸漸沒了影蹤。一切是那樣平淡,就在這平淡之中,沈從文先生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卷——小溪,渡船,溪邊的白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位老人,一個女孩兒,一條黃狗。
太陽升起,小船開渡;太陽西沉,小船收渡。祖父守著翠翠,開著渡船駛過十五載春秋,笑看花開花落,風(fēng)起蝶舞。不收船客的錢,卻時刻準備好熱茶供船客解渴,這樣的淳樸,這樣的善良,在溪水的柔波中漾開,緩緩地流進每個茶峒人的心里。
故事就這樣展開了,近乎原始的單純生活,淳樸自然的民風(fēng),善良敦厚的本性,與那溫柔的溪水、清涼的山風(fēng),滿眼的翠竹、白日喧囂夜里靜謐的渡船一起,構(gòu)成一幅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優(yōu)美意境。
一方水土一方人,鳳凰的從文,鳳凰的人。如果不是懷著對生養(yǎng)他的家鄉(xiāng)的厚厚之情,拳拳之心,怎能寫出如此打動人的文字呢?沈從文已經(jīng)不是在寫作,只是在寫實,因為在他的心中那就是最美的田園,心靈的歸宿,是值得用生命守護的地方。也許只要你是愛家的、戀家的人,都會在書中找到一個似曾相識的自己,和一段不可能忘卻的記憶。
《邊城》就像是一片世外桃源,是我心底最后的寧靜。無論我身處何地,都帶著這份清純的回憶。它改變了我,改變了我對人生的考量,一路行來,當(dāng)緩緩行進,心存一份清純;它教我做人,洗去浮躁,靜靜觀視,心有一處平靜。它改變了我對未來的臆想,去學(xué)習(xí)尋找,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去學(xué)會選擇,在你我需要選擇的時候。沈先生給我們留下的不只是白紙黑墨,而是永遠都無法品完的一種思想。
鳳凰之水,不及九寨;鳳凰之城,不及烏鎮(zhèn)。然而鳳凰之美,不局限于風(fēng)光,更在于沈從文先生賦予它的一個無比淳樸的,自由的,溢滿了生命力的靈魂。正是這一種靈魂吸引著無數(shù)人去探尋。清清平平,也許這就是“桃源”的最好解釋,簡單地說——悟懂了桃源的含義也就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寫到這,我不覺已與沈先生一起,一同看著那撐船的祖父和伶俐的小
幾千年來,自《桃花源記》后,遷客騷人從未停止對那個阡陌縱橫、雞犬相聞的桃源的追求,李白也曾說“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臥桃源東。”而我,有幸找到了真正屬于我自己的“世外桃源”——從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書中,多么慶幸啊!
沈先生的本意并不在于要引導(dǎo)讀者去桃源旅行,只是想借桃源上行七百里路碧溪?的一個小城鎮(zhèn)為背景,將當(dāng)中幾個凡夫俗子,一個純真姑娘牽連在一處時,各人應(yīng)有的一份哀樂,為人類的“愛”字作恰如其分的說明,表明“一種健康、優(yōu)美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每次讀沈先生的文章,總是有種溫和的觸感和一種“家鄉(xiāng)的味道”。“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xiāng)情早已深入骨髓。他的字里行間無不充斥著絲絲鄉(xiāng)愁。戀一溪清泉,愛一艘渡船,看一座白塔……隨手一揮即成景,卻無處不撩撥著人的心弦;一點點的回憶,一幕幕的畫面,構(gòu)成了《邊城》引人入勝的意境;一位老人,一個女孩,一條黃狗,即便是一個破碎的家庭也難舍這戀戀親情;而這交織的情,懵懂的心,單純的她不知是否能等回想等的人;茶峒的吊腳樓,大老和二老,癡情的歌,無情的結(jié)局,不知使多少人黯然淚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duhougan/808314.html
相關(guān)閱讀:紅色書籍讀后感
聊齋志異畫皮讀后感2篇800字
讀《紙飛機》有感
《駱駝祥子》讀后感800字2篇
西廂記讀后感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