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īshàngliángshān
【解釋】:逼:逼迫。比喻被迫起來反抗,F(xiàn)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dòng)。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可以說差不多的人都是~的!
【語法】:動(dòng)賓式;作謂語、定語;比喻被迫反抗或采取不得已的行動(dòng)
【褒貶】:中性詞
【英語】:forcesb.tojoinrebels;bedriventodrasticalternatives;bedriventorevolt;beforcedtodosth.desperate;
“梁山”簡(jiǎn)介梁山: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qū)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這里常為農(nóng)民起義軍的根據(jù)地。《水滸傳》中就寫了宋江、林沖等人為官府所逼迫,投降梁山造反的故事。后用“逼上梁山”比喻被迫從事某種事情,或進(jìn)行反抗。
逼上梁山的近義詞迫不得已 鋌而走險(xiǎn) 官逼民反 揭竿而起 被逼無奈 走投無路 趕鴨子上架
逼上梁山的反義詞心甘情愿 自覺自愿 自告奮勇 刻意經(jīng)營(yíng) 有意為之 自告奮勇
逼上梁山造句陳涉起義,恐怕也是逼上梁山的。
抗日時(shí)期,很多革命軍人是失去親人后,逼上梁山的。
我們受到了各方的阻擾,不得已,被逼上梁山。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iyu/901513.html
相關(guān)閱讀: